因此華士就開始改變畫路了,把慈禧的眼睛畫得大大的,像葡萄似的水靈靈的,然後把嘴也畫美了,麵部肌肉什麼的都給畫得挺豐滿。這回老佛爺看完高興了。但是人家外國人心想了這老佛爺怎麼不實事求是啊。雖然老佛爺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華士給她畫得還像三十多歲,確實與事實不符。但是老佛爺是個女人,到老愛美的虛榮心都不會消失。
從這之後慈禧一個人就有了兩幅畫像。而且她還愛照相,這說明她對西方文化很接受,用我們現在的話概況起來她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對於西方的照相術、燈泡、火車、汽車等她都很能接受,因為這些東西是一種消費,能夠讓她得到享受。
甚至在西苑中就有火車,慈禧會坐著火車去觀看一些表演,這種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她十分享受,感覺在火車裏麵坐一坐非常開心。後來這個慈禧坐過的火車,被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得到了,但是被日本人炸得粉身碎骨,沒有保存下來。不過現在在上海的老車站飯館裏,還留有一節列車車廂,是慈禧太後坐過的。
然而能夠接受西方文化的慈禧,卻不能接受西方的民主——如果皇帝說話不作數了,那慈禧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她最重視的就是權力。對身體有好處的、可以讓人享受的東西,她可以欣然接受,但要是威脅到她的權力則是萬萬不可——到什麼時候她的權力都不能丟,這就是她對西方文化的態度。
拜佛修心
後世有人揣測,慈禧長於養生之道是想要得道成仙,而且這跟她老佛爺的稱謂也有關聯。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慈禧曾經扮作觀音菩薩照過一張很大的相片,因而宮中上下才都稱呼她為老佛爺。當時,慈禧頭戴毗羅帽身穿袈裟,旁邊站著李蓮英、崔玉貴,還有慶親王奕劻的四女兒。四格格扮的是龍女,而李蓮英則扮的散財童子。其實,老佛爺確實很敬佛、崇佛,不過,她手拿淨瓶扮觀音大士,也是調整自己心緒達到養生的目的。
每當她上朝的時候,軍機大臣們稟報軍報,就得如實上報,不能照顧到老佛爺的情緒。比如在太平天國的時期,一封八百裏加急的軍報報上來,常常是又被對方攻下一座城池這樣的消息。這個時候慈禧自然是又生氣又著急,臉色也會變得特別難看。尤其是女人,一旦動氣就會造成肝脾不和、心胃不和、腸胃不和這類的毛病,所以她的健康和政務有著很大的聯係。
所以太監、宮女們都養成了一種習慣,每當慈禧很生氣地退朝下來,他們就得察言觀色,看到老佛爺神情不悅,所有人趕緊大氣也不敢出,等著她發話。
這時候慈禧會很自覺地調整自己情緒。她會馬上回到她的宮中,進到西室,裏麵有一間靜室供著白衣大士。慈禧到了裏麵在佛像麵前一坐就是40分鍾,不管有多急的戰報、軍報都不許報告她,誰都不能打擾她。她這個時候就是在裏麵一心禮佛,心中無雜念專心念經,以此來靜靜地沉澱情緒,洗濯心靈。禮佛的過程能夠使她冷靜下來,很好地消除心緒不寧。40分鍾一過,慈禧再從裏麵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多雲轉晴了,變得和顏悅色,再繼續她的政治生涯。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老佛爺”這個稱謂的來曆,說當年慈禧太後在宮裏麵聽說江湖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和尚,這個和尚特別擅長畫觀音像,且擅長畫各種各樣的菊花和蘭花,慈禧首先非常尊崇觀音大士,其次自己名字是蘭兒,所以一聽這個傳聞就命人把和尚請到宮裏來了。
和尚來到宮裏之後,慈禧卻把這件事給遺忘了,過了好長時間突然想起來,就出了一個難題給眾人,問誰能在五尺的宣紙上畫出八尺高的觀音來。這明顯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誰也不敢言語。其實慈禧這是在試探這個有才幹的和尚,這時候他果真就站了出來說自己試一試。
和尚回去之後,經過一番苦心思索,終於畫出了一幅觀音像拿給慈禧。尋常觀音懷抱淨瓶直立,而和尚的畫上淨瓶在地上,觀音彎腰去拿瓶中的柳枝。和尚解釋說他畫的觀音是下身四尺上身四尺,這是觀音在彎腰時候的樣子,如果直起來了身高就是八尺。
老佛爺一聽這和尚果真聰明,就要打賞,但是這和尚什麼也不要。這引起了老佛爺的深思,覺得自己道行還是不夠,在佛法方麵造化還太淺,就說要出家繼續修煉。她雖然這麼說,但是她是掌管天下的西太後,哪能隨隨便便出家。這時候她身邊的李蓮英就很機靈地給她跪下了,說您就是我們的老佛爺,不出家也是老佛爺。這句話一下子就說到慈禧心坎裏去了,隨後“老佛爺”這個稱呼就不脛而走了。
但關於老佛爺還有很多其他的傳說。有學者認為老佛爺是慈禧太後專用的,其實是一種誤解,這實際上是清朝曆代皇帝特有的稱呼,因為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身居高位的首領就叫滿柱,清朝建立後就將滿語的滿柱譯為佛爺,成為清朝曆代皇帝的特有稱謂。慈禧太後讓別人稱呼自己為老佛爺,用意就是想和男性皇帝一樣,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
不管怎樣,慈禧的修身養性之道跟她信奉佛祖是分不開的。而她能夠活到74歲,垂簾聽政40多年,27歲喪夫、41歲喪子,內憂外患不斷,還需要周旋鬥爭於侄皇及其帝黨之間,可謂紛爭不斷。雖然政務纏身,但她年逾花甲,卻風韻不減、精神矍鑠、肌膚如玉、青絲不落,除了她極盡奢華的生活方式,應該與她能夠處理好忙碌與養生的關係也有著緊密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