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 徒 的 心 理
1940年,是抗聯抗擊日寇十四年中最艱難的一年。是年,抗聯一路軍軍長楊靖宇將軍在三道崴子被日軍圍住,英勇戰死。死後,日軍將將軍戰死的照片印發幾麻袋,到處散發,將將軍的頭顱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後送往偽滿洲國首都盛京(長春)請賞。
楊靖宇將軍,在抗聯中具有極大的威信,是抗聯的一麵旗幟,也是東北軍民抗日的一麵旗幟,始終高高飄揚在白山黑水間。
楊將軍一死,抗聯一路軍在隨後的日軍追剿中,幾乎完全被消滅。另外的幾路抗聯隊伍,在日偽的圍剿下,無法在國內立足,紛紛撒向蘇聯。
楊靖宇將軍之死,究其直接原因,不是死在日軍手中,竟是死在叛徒手中,其中,對楊將軍之死,負最主要責任的,應是程斌、張秀峰,張奚若、白萬仁和王佐華,他們,清一色都是抗聯戰士,是楊將軍的下屬、戰友,甚至有的還是楊將軍的左膀右臂。
程斌,是楊將軍手下一師師長,一路軍主力中的主力。
程斌初中畢業,不久加入抗聯,從軍之後一直跟隨楊靖宇,很能打仗,算得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他對楊靖宇本人了解很深,了解到什麼程度?據說一聽槍聲就知道是楊靖宇的。投降日軍後,在追剿楊將軍的過程中,他常常憑猜測就能知道楊將軍的大致去向。據關東軍檔案記載,程斌投降以後,第一件獻給日軍的禮物,就是帶領日軍摧毀了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讓楊將軍處於彈盡糧絕的死亡邊緣。 密營,是抗聯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是楊靖宇的獨創,更是抗聯孤軍對抗日寇長達十四年不敗的重要原因。
程斌投降,給抗聯另一個致命打擊,就是抗聯從此處於疲於奔命的境況。過去,日軍追剿抗聯,不敢在山林裏過夜,怕抗聯夜襲。所以抗聯白天再艱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轉移。但程斌懂得如何對付抗聯的夜襲,帶著日軍部隊,敢於在晚上連續追擊,這使抗聯處境分外艱難,也是抗聯戰鬥力大減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身經百戰、善於轉移的楊靖宇將軍的部隊被打散,楊靖宇被窮追不舍難以脫身,如果沒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
是程斌,一手導致了楊將軍的死。程斌後來在偽軍中一路高升,可以說,是楊將軍的血,還有抗聯戰士的血,染紅了他漢奸的頂戴。
張秀峰,是楊將軍的警衛排長。15歲時,張秀峰投奔楊將軍,將軍知道他是孤兒,就著意照顧他,並對他說,我沒有孩子,你就是我的孩子吧。教他讀書寫字,並照料他生活。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被將軍視為兒子的人,在楊將軍最艱難的時候,偷偷拿走楊將軍的機密文件,還有抗聯經費,投降日軍。從而使日軍很快縮小了對將軍的包圍圈。
前兩個漢奸,把將軍逼上絕路。而後麵幾個,則是直接殺害將軍的凶手。
楊將軍直接死因,是機槍掃射而致。根據後來史料證實,將軍死後檢查,除了左腕被打斷外,其餘地方沒有致命傷。致命傷在腹部,一排彈洞,均為機槍掃射。
這個掃射楊靖宇將軍的射手,就是張奚若,原抗聯一軍一師的著名機槍手。據後來張秀峰回憶,事後慶功宴上,張奚若曾誇耀,自己一個點射,齊排的子彈射在將軍腹部。
也就是這個張奚若,和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三人一起鍘下楊將軍的頭顱。
殺死楊靖宇將軍,在日軍麵前,實在是立了大功。但,在中國人眼前,簡直是不齒人類。
多少年後,鳳凰台采訪東北的民眾,有一個老人對著記者講起程斌投降的事情,仍然清晰如昨:程斌開始時,麵對敵人的勸降,態度非常堅決,拒不投降,並且當場還槍斃了幾個傾向於投降的人。但是,隨著抗聯處境的艱難,他動搖了。就在這時,日軍將他的親人全部捉去,讓他大哥去勸降,一次沒成,二次時,他大哥質問他:“你是要抗日,還是要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