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 3)

金鼎抱著裝蘋果雞蛋的籃子出門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宋書玉,宋書玉冷著眼神扭頭不去看他。

高金鼎總是能讓宋書玉想起自己的丈夫來,她一眼都不願意多看他。

在宋書玉看來,家中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這個高金鼎一手造成的。要是他當初不告密,丈夫就不會被殺,丈夫不被殺,她也就不會讓秉涵去南邊,秉涵不去南邊,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當然也就用不著往樹上係紅布條。

躺在北京靜靜的深夜裏,幾十年來在高莊的生活一一劃過宋書玉的眼前。自從22歲那年,自己從濟南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嫁到高莊,高莊就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從小就生活在菏澤城裏知府家中的千金小姐,她一點都不覺得在高莊的生活清苦,因為那裏有她深愛著的人、有她熱衷的教育事業。她的幾個孩子也都在那裏呱呱落地。高莊,留下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悲傷是從民國26年日本人來了以後一點點滲透到骨子裏的。先是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去十年沒有音訊,後來又是丈夫的被殺,兒子的下落不明。

高莊成了她的傷心之地。對高莊,她既愛又恨。高莊讓她無法忘懷,高莊讓她的心情難以平靜。

如果看不到兒子回來,她是再也不願意回到高莊了。

早晨吃飯的時候,婆婆一直沉默著不說話。宋書玉知道她還在想著高莊院子裏樹上紅布條的事,就勸了她幾句。

婆婆還是不說話,也不吃東西。

一邊的母親也和婆婆一樣沉默著不說話,心裏像是一直在想著什麼心事。

吃完飯,幾個上班的都走了,兩個老人還是那麼默默地坐著。到了傍中午,宋書玉和李大姐要去廚房做飯,婆婆突然站起身來。

宋書玉聽到婆婆說:“春生他娘,我要回高莊。”

一邊的母親也緊跟著說:“書玉,我也要回宋隅首。”

這話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她太了解老人的想法了,心裏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天。

宋書玉站在廚房門口,靜靜地看著自己的婆婆和母親。她想勸兩位老人,告訴她們回去和不回去其實都是一樣的,要是秉涵真的回來了就會主動找到北京來,沒有必要回老家苦哈哈的等。

但宋書玉卻沒有開口,她不忍心把兩個老人的最後一點幻想打破。

婆婆以為是兒媳婦不同意她回去,就接著說:“反正我是打定了主意要回去,非回去不可,你想想,要是咱春生萬一回到家裏,一看沒人還不又得走了,我得回去等著他,今天晚上就上火車。”

宋書玉看到母親拉著婆婆的手,說:“老姊妹,咱倆想到一塊了,我回宋隅首去等,你在高莊等,這樣咱春生回來就不會撲空,書玉,你現在就打電話讓秉潔給我倆買今天晚上的火車票。”

李大姐一個人在廚房裏忙活著,這時她突然走出來對宋書玉說:“娘,讓大姐買三張票,我也回高莊陪著奶奶一起等秉涵。”

高莊。宋隅首。落寞的院落,空寂的等待,樹上退了色的紅布條。院子裏滄桑老邁的婆婆和母親。想象著這些悲戚的畫麵,宋書玉疼痛的心又碎成了好幾瓣。

婆婆和母親年紀都大了,她實在是不放心讓她們離開她單獨回去。她實在是很想勸勸她們不要回去了。但最終也沒有開口。

宋書玉知道,無論她怎麼勸,都是沒有用的。

她隻得在心底裏祈求:秉涵啊秉涵,你究竟在哪裏?你快些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