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3)

在蔣介石身上,思鄉情結表現的尤為明顯。他把化不開的鄉情含蓄地寄托在所居官邸及行館的設計上,要求有類似故鄉浙江奉化的景致。

台灣人人皆知的“大溪慈湖”就是蔣介石寄托無限鄉思的一個地方。此地原名碑尾,位於桃園縣大溪鎮與複興鄉交界處。蔣介石初來此地,認為大溪的秀麗山巒,宛如奉化家鄉的山水之美,因此特別喜愛這裏。同時,為了感念母親王太夫人的慈愛,故將“碑尾”改成“慈湖”,在此建立“總統”行館,常常駐足於此。而這裏,也變為日後安置蔣介石父子遺體之處。

除了大溪慈湖外,“涵碧樓”也是蔣介石生前時常前往的行館。“涵碧樓”位在台灣中部,是國際馳名觀光景點。日月潭名勝之一“慈恩塔”,為日月潭最高點,采中國寶塔式建築,共分9層,塔頂二層為蔣母王太夫人的紀念室,也是為感念母恩而設,可見蔣介石對於無法回鄉探視先妣,感到萬分愧疚。

此外,蔣介石還仿北京故宮外觀建圓山飯店,飯店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是當時世界十大著名飯店之一,飯店的建立除了想招待當時來台的貴賓外,坊間亦傳說他是懷念當時在中國掌權時的那些得意風光的年代。

在教育上,蔣介石更是不斷地灌輸“台灣民眾根在大陸”的理念,在學生對自己家鄉尚是一知半解時,就要求他們對大陸省份地形倒背如流;在國文課本上,則提供蔣母教誨自己的文章供學生背誦。他甚至壓抑台灣當地通行的閩南語,成功地推行了能溝通兩岸民眾的國語,這使得兩岸間雖然有著漫長的隔絕,但是卻讓台灣民眾對大陸沒有想象中的陌生,兩岸民眾間仍然存在一股共同的文化血脈。

然而,曆史卻和這對懷有極其複雜思鄉情結的父子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使這對“人在台灣,心在大陸”的悲情父子自1949年春天,在浙江溪口過完最後一個大年夜離開故土後,就再也沒有踏上故鄉的土地一步。

從此,悲情的蔣氏父子將在曆史的歲月中漸行漸遠,怕是隻有在天國中才能踏上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土地了。

誰為為之,孰令至之?

這是一個高秉涵所無法回答的問題。

兩岸禁令的解除,在台灣社會引起了一場不小的波動。那些日子,紅十字會、旅行社、機場,到處都雲集著一些興奮的等待著回家探親的白發老人。雖然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境地,操著大陸不同地區的方言,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有一雙對回家充滿了向往和渴望的眼神。

這些已經走到人生暮年的老兵慶幸總算在有生之年等到了這一天。

但一些住在“榮民之家”裏的老兵又被接踵而至的新問題難住了。由於沒有過多的經濟收入,他們因湊不夠探親費而無法成行。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別人高高興興的返鄉探親,愈加被心頭積壓多年的思鄉之情煎熬的焦灼不堪。

一時間,台灣社會許多愛心人士向老兵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發起了各種協助老兵返鄉的募捐活動。演藝界人士舉行義演,工商界人士踴躍認捐,藝術家慷慨捐出作品義賣,籌募活動如火如荼。這些募款,攤到老兵們身上,雖不能讓他們衣錦還鄉,卻也能幫助一些囊中羞澀的老兵踏上回家之路。

終於可以回家了,本來是件天大的喜事。但當喜事突然降臨到這些風燭殘年的老兵身上,也誘發出了一些樂極生悲的事情。一些老兵由於承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喜訊而突發心血管疾病。一時間,台灣各大醫院紛紛爆出一些老兵的猝死病例。

拿到探親登記表的第二天早晨,高秉涵正在家裏吃早飯。電話響了,接電話的石慧麗說是李排長的女兒李玉純打來的。

拿過話筒,李玉純用沙啞的聲音說,就在半個小時之前,她的父親因心髒病突發去世。發病之前,他剛剛接到拿到回鄉的機票。

聽到這裏,高秉涵手裏的麵包一下滾落到地上。

也有一些有家不敢回的。張縣長和劉澤民主任就是這種情況。

動身之前,遍布島內的菏澤同鄉又自發地召集了一次同鄉會。同鄉中,高秉涵是第一個回鄉的,大家紛紛委托他辦理這樣那樣的事情。

這次聚會,張縣長和劉澤民都來了。他們還請來了已經90高齡的菏澤籍靳鶴聲老先生。對靳老先生,高秉涵早就久仰大名。靳老先生早年留學日本,獲商學學士學位,後來一直是國民中央政府的省部級財政官。

從劉澤民主任那裏,高秉涵知道靳鶴聲是個善良而樂於助人的人。劉澤民給高秉涵講過這樣一件事。說是有一次他去靳鶴聲家做客。正要吃飯時,門鈴響了。打開門,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這個老者操著蘇北口音,偏說自己是菏澤人,請求靳鶴聲資助點錢給他作為回高雄的路費。靳鶴聲二話沒說,就讓妻子把家裏僅存的留著買菜用的200元錢給了他。老者隻想要點錢作為路費,並沒有留下來吃飯的打算。靳鶴聲卻說:“你既然連坐車回高雄的錢都沒有,也一定是沒錢吃飯,那就坐下來吃完飯再上路吧。”說著,就讓妻子去給這位老者盛了碗飯。

靳老先生是坐著輪椅來的。輪椅一側還掛著氧氣袋。身為國大代表的靳老先生由於身體原因已無法回鄉,老家已無親人的他用顫抖的聲音委托高秉涵一件事,讓他把老家故居的房子拍一張照片帶到台灣來。

朱大傑則委托高秉涵去他的老家單縣打探母親的下落。雖然不敢抱太大希望,可他仍然不肯放棄這最後的一點機會。

張縣長和劉澤民也委托高秉涵回老家後幫著去探望老家的親人。高秉涵不理解前些日子曾經那麼積極的參與請願活動的他們為什麼不親自回去看看。當高秉涵把這個疑問說出來時,張縣長和劉澤民的回答都有些吞吐。

正在高秉涵納悶的時候,就聽張縣長咕嚕了一句:“當初幹了那些事,就怕是共產黨不會輕易放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