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夏天生人曆來都沒有興趣寫這樣風格的小說,原來沉迷於各式遊戲/恐怖/懸疑隻不過清理成堆廢物,翻出中學不成文的舊作,以往還會和她相互填詞作戲,現在人散天涯她原代寫過本書的幾筆,描繪結香相當傳神她很是似結香

略過她和結香的話題不講,記得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的著名“需求金字塔”:人們總是在力圖滿足某種需求,一旦一種需求得到滿足,就會有另一種需要取而代之。其中言及security(安全),求得一個安全是否隻為求得“歲月靜好”?

生活中,書中,人物莫不是奔波流離,為人、為事、為天下,愛名、愛利、愛榮華,籌謀著他人的欲望,卻也籌謀給自己機會再全心全意信人一回,我們何時何地能求得最終的安穩?

再談史話——

時勢的洪流滾滾向前,我們卻不知它流向何方,朝代更替之間,世事不安,政局不穩,天下有能者取之,凡豪情俠義、雄心昭彰者,一時間並起而逐鹿

終了,取得天下而王之,卻隻能有一人

同樣的情境下,楊廣與李世民,他二人同時少年英俊,助父輩奪得天下,而後殺兄自立,一過一功,各自憑截然相反的理由而垂千古

又沒有想過:他們身後仍存有相似的人物,好比楊結香,或許因緣際會,或許後代刻意抹去,或許隻是不應生就為女子,甚至既未留名青史,也未權作談資,流傳於坊間

這裏便講一個真真假假的故事,年代都是確切有的,這樣的年代很是著名,在曆史中也曾不停地湧現,隻需引一段雙城記的開頭就足以形容: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這是智慧的歲月,這是愚昧的歲月;這是信仰堅定的時代,這是懷疑一切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人們應有盡有,人們一無所有;人們直登天堂,人們徑墮地獄。”

至於人、事、物,卻各有千秋,不可單憑確切的史實一概而論,真真假假,但憑各人斷定吧

淮上潮平霜下,又是這個時節,結香終於抓住了機會,她這樣的女子,背景複雜、孤身出來、低頭蟄伏著,以求得慢慢步上枝頭,所以那宇文化及、煬帝、及李世民絕非偶然間注意到她的,她設計使他們不得不留意。她輕信過許多人,賠得心血,自是經曆過無數艱難的時光,謊言與籌謀陪她熬過來一切。她愛財愛權愛榮華,生得不那麼完美,也能將自己一步步改得圓潤豔麗;脾性驕縱難馴,也願意學習點點滴滴藏起鋒芒;時時希冀著重建龍門,光複家世,可謂耗盡畢生精力。到頭來,求的是否無非為求生活安穩無虞,族人康樂?

與秦王,曾經幾度,長纓下,北風前,春濃酒暖,芙蓉帳掩,可二人莫不是設計著對方的天下,從攜手並進走到兩廂欺瞞再走到兩軍對峙

——生活就是苦難,往往教我們誰人也信不過,百般盤算,裝作真情實意,演的深了,自己騙到自己都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雖然兩人經曆的時間和路程不同,不過獲得都是同樣的結論:機緣錯過,個性使然,帶來的隻有流血與犧牲,而結局不是痛苦就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