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教傳入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寺廟遍及全國各地,素有 “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說。
凡青山碧水,古樹鬱蒼,園林幽靜之處, 多有依勢而建的寺廟,並與山水、險峰、岩洞風光融為一體,形成獨具風格的奇特景觀。
我國的佛教寺廟有三大類型,這是由佛教傳入我國的路線形成的。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紀,由釋迦牟尼創立。最早從西域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00年曆史。
佛教進入我國路線有三條,第一條從印度經中亞,再通過陸上通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主要流行於漢族聚居區,人稱北傳佛教,也稱漢地佛教或漢傳佛教。
第二條,從印度、尼泊爾傳入我國的西藏和其他地方。漢傳佛教、印度佛教與西藏本地原有的宗教笨教結合,產生了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也稱喇嘛教、藏語係佛教,主要流行於藏族、蒙古族等聚居區。
第三條,人稱南傳上座部佛教,亦稱小乘教、巴利語係佛教。主要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保山、臨滄等地。信奉者多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同胞。
這樣,我國的佛教寺廟由此分成了三大類型。佛教寺廟是供奉佛像、存放佛經、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同時也是僧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佛教寺廟是我國珍藏豐富的古代建築藝術庫, 由於以木結
構為主,易糟朽、蟲蛀、更容易被火災焚毀、所以保存到今天
的為數並不多。
寺廟展示絢麗多姿的古代藝術:
一、建築藝術:許多古代建築的典範之作;
二、造像藝術:泥塑、陶塑、蠟塑、木雕、石雕、玉雕、
金屬鑄雕等:
三、繪畫藝術:壁畫、紙畫、帛畫、木刻繪畫、曼荼羅畫;
四、書法藝術:匾額、楹聯、碑刻等;
還有詩文藝術、法器藝術、音樂藝術、武功、舞蹈藝術、園林藝術、陳設藝術、素食藝術等。
名山名寺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和朝拜者, 曆代騷人墨客、達官貴人更是聯訣而往,對寺廟風光歎賞不已,或作詩吟詠,興留墨跡、石刻、或捐資維修興建。現今觀賞和寺廟風光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此書介紹一些佛教典故、傳說及殿宇建築方麵知識僅作為旅遊指導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