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也影響住宅的平麵形式、空間安排和方位。北京四合院的入口和廁所是根據陰陽風水確定的,古代民居的屋頂、牆、門、灶火……處處都有神靈護衛。雲南彝族民居的屋脊都朝一個方向,蒙古包演化的定居點中,西窗上是供神的位置,生土窯洞中寧可不開後窗通風以免“漏財”等等。家族組織及社會等級觀念也反映在民居中堂屋的地位和院落的平麵組織上。
隻要是物質條件與社會生活方式改變了,它原有的那些含義就不複存在了,但適合後人生活需要的傳統形式卻被繼承下來。
三、重環境、講風水、求落位
環境、風水、落位,因地製宜,坐北朝南,陽光地段,滿室陽光,這都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特點。在中國國畫中所描繪的住宅都是依山傍水,處叢山野嶺之中,講究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落位,選擇有利的風土、水文、地理、氣候條件。蓋房不占良田,這個原則雖是淺顯的道理,但在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的今天常常不自覺地違背了。不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由於建築師缺乏土地生態學的觀點,便去挑選那些最好的地段建築房屋,從而破壞了自然環境。如果繼續選擇好地建房,人類必定要喪失更好的地,自然環境還會遭到更大的破壞。建築師必須審慎地對待一座新建築的落位,用建築來修補和改善環境,花功夫去改造那些不利於建設的地段,這是環境風水落位的布局原則。
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定出變通的辦法而不拘泥,這是中國民居的一項布局原則。依山之勢,傍水之邊,村落的大小分合,房屋的前後錯落等都因環境的各種自然條件而變化。
村鎮民居的因地製宜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建築應有“鄉土氣息”,不能把城市型住宅硬搬到鄉村中去。
坐北朝南是中國民居布局的傳統,建築環抱著陽光是中國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緯度氣候地區有不同的日照條件,現今的居住鄰裏有各式各樣的組合方法,房子的方位與使用場地要考慮建築的陰影覆蓋麵積在不同時間的變動範圍和對場地的遮擋情況,建築間不要留下深長的陰影。
滿室陽光是中國民居建築的一個傳統特點。北方民居中,朝南的方向全部是幕牆、支摘窗、隔扇門,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陽光,尤其是冬季,透過大麵積的窗格,滿室滿炕都是明亮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