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的反應讓高漸離無比錯愕!
她憑什麼管我的事?憑什麼!本想質問她的話,卻是梗在了喉頭。他鼻子一酸,慌忙將目光移向窗外。
“我不出攤我能做什麼?”高漸離的語氣非常低沉。
和他剛剛用“築”演奏時完全是兩個人的模樣。
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他不是沒有努力過。
可他鑽研的是古典樂器,而在大家心目中,古典樂器隻是停留在琴瑟古箏,琵琶箜篌時期。再往前,因為遺留下來的資料、曲譜都是有限,很少有人關注。
根本沒有伯樂賞識他,更是沒有民眾支持他。
他家境本就不富裕,早些年他也試圖打出自己的風格,結果不言而喻。
後來,他也想了曲線救國的辦法。試圖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尋找嶄露頭角的機會。
而他的幻想也是被導演活活掐滅,他的戲份還未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就已經換成了導演自認為那個時代應有的風格……
再後來,高漸離的父母相繼得病。他這些年也把父母的積蓄花了個七七八八。
父母臨終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看到高漸離能夠踏踏實實的活下去,不要繼續在音樂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他們不是不相信高漸離的才華,而是他們的實力,不能滿足他繼續為自己的夢想打拚。
這些年來,高漸離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讓父母為他的夢想買單,沒有等到他功成名就,而他們已經要撒手人寰。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高漸離心中的悔恨和懊惱,他的父母盡數看在眼中,沒有責備,更多的是歉意。
但他們希望高漸離能夠很好的活下去,給他留下了菜市場的攤位……
高漸離放下自己的潔癖,出了家門,他就是一個混跡在最底層的屠夫,渾渾噩噩,隻為生存。
隻有回到家中的時候,看到那些自己喜歡的樂器,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夢想。他想當一個音樂人。
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際遇,讓他的潔癖越來越嚴重。
內心深處是對自己音樂的熱愛,而麵對生活,他又不得不苟且。
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也沒有人知道他想要的生活。
偏偏荊軻如此執意的讓他做“樂師”而不是“屠夫”!
他內心除了震撼就是傷口被撕裂的鑽心之痛!
荊軻看到高漸離情緒低落,隻是以為高漸離沒有信心,於是她信心滿滿的說道:“不是我誇你,你的音樂天賦,放到古代那都是禦用的樂師!”
“你不把你的才華展現出來。就這樣成天在肉案上表現你的天賦?”荊軻繼續說道。
高漸離感覺自己麵前的這個女子就是一個冤家。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相愛相殺?把自己看的如此透徹,還要把自己的外衣一層層剝開。直到痛徹心扉,她還不忘撒把鹽。
“我試過無數次,我喜歡的音樂,別人不會接受……”高漸離明顯被荊軻說動了。
“有道是曲高和寡,你的音樂是給王公貴族聽的,你想讓那些凡夫俗子賞識你,你的出發點就錯了!”荊軻振振有詞的說道。
高漸離好奇的打量著荊軻,這個若不是自己收留就要流落街頭的女子,說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要不要自己再拚一次?就按照她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