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食習俗與服飾文化(3 / 3)

??與帷帽,原本是吐穀渾男子所戴,《晉書?吐穀渾傳》:“其男子通服長裙帽,或戴??。”吐穀渾等遊牧民族常年生活在馬上,跋涉於風塵之中,所以用麵紗類服飾來遮蔽塵沙。北朝後期及隋初這種服飾傳入中原,成了女子騎馬出門(按女子騎馬也是受胡族影響的結果)用以自蔽身影的工具。《舊唐書?輿服誌》:“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製,多著??。”可見自北朝至初唐,女子騎馬皆著??。武則天以後,又盛行帷帽之製。一直到宋代還存有此俗。??與帷帽即麵衣、麵帽之類。五代人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稱,??“類今方巾,全身障蔽,繒帛為之”。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稱:“今世……又有麵衣,前後全用紫羅為幅下垂,雜它色為四帶,垂於背,為女子遠行乘馬之用,亦曰麵帽。”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紙本屏風畫《樹下人物圖》和騎馬女俑中,就著有??和帷帽。

胡服對隋唐服飾影響的實例有很多,如辮發、胡帽、渾脫帽(用整張皮或氈製成的囊形或椎形的帽子)、小袖襖、合挎(滿襠褲)、靴、蹀躞帶(一種腰帶)等等,舉不勝舉。唐代的時服(日常服裝)就是胡服。唐人張守節在為《史記?趙世家》“正義”時釋胡服為“今時服也”。可見唐服受胡服的影響,是唐人自己都承認的。宋人顧文薦《負暄雜錄》中雲:“漢魏晉時皆冠服,未嚐有袍、笏、帽、帶。自五胡亂中華,夷狄雜處。至元魏時,始有袍、帽,蓋胡服也。唐世亦自北而南,所以襲其服製。”魯迅先生也認為“唐室大有胡氣。”更重要的是,因為受胡族服飾的影響,至隋唐時,漢族的傳統服飾由“上衣下裳”(裳,類似於後世的裙)之製變為“上衣下褲”之製,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張守節釋胡服時還說:“(胡服)今時服也,廢除裘裳也。”宋人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雲:“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王國維先生在《胡服考》中認為“張守節廢裳之說,殆不可易矣”。關於魏晉北朝時期的胡族文化對隋唐的影響,呂一飛先生在《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一書中有著詳細的論述,此不多言。

2.馬褂馬靴

馬褂、馬甲、馬靴之類也是騎乘生活的產物。

馬褂是一種套於長衫之外的短褂,長袖,對襟,齊腰。本為滿族男子騎馬時穿著,故稱“馬褂”。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三:“凡扈從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戰裙。短褂,亦曰馬褂,馬上所服也。”馬褂原為滿族人的戰服,後演化為常服,且流傳於其他民族中。馬褂之袖有長袖、短袖、寬袖等,襟有對襟、大襟、琵琶襟等。馬褂細分還有多種,如得勝褂、黃馬褂等。得勝褂是一種對襟方袖馬褂,本為騎馬作戰時所服,故名得勝褂,後為清代上層人士之常服,《清稗類鈔?服飾》有載。黃馬褂為官服,清製,凡侍衛內大臣、侍衛班領等皆服黃馬褂,皇帝巡幸之時,扈從乘輿,以壯威儀。《清會典事例?侍衛處?儀製》:“後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衛升級新補者,歲於十二月行文內務府……支領黃馬褂。”對待有軍功之人,亦賞賜黃馬褂。

馬甲本為馬穿的護身甲。古代戰馬多在背上著有甲衣,以防馬傷。人穿的背心、坎肩之類與馬甲形似,故名“馬甲”。馬甲至清代已經普及,有一字襟、琵琶襟、大襟、對襟等樣式,衣襟領緣飾以紋飾。《清稗類鈔?服飾》:“京師盛行巴圖魯(英雄之意)坎肩兒,各部司員見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纓帽。南方呼為一字襟馬甲。例須用皮者,襯於袍套之中,覺暖,即自探手,解上排紐扣,而令仆代解兩旁紐扣,曳之而出,借免更換之勞。後且單夾棉紗一律風行矣。”與馬甲類似的還有“坐馬衣”,是一種無袖長衣。明清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坐馬衣,徐渭《雌木蘭》曰:“坐馬衣,嵌珊瑚,掉馬鞭,這行裝不是俺兵家辦。”蒲鬆齡《聊齋俚曲?窮漢詞》曰:“東頭邋遢雖是窮,還有一身新坐馬。”

騎乘生活還影響到了一些服飾的局部,如馬蹄袖之類。馬蹄袖,又稱“箭袖”,袖端上長下短僅覆手,以便射箭,因其形似馬蹄而得名“馬蹄袖”。

馬靴,本為乘馬用,也是因騎乘生活而產生的服飾,後演變為朝服。《金史?輿服誌》、《元史?禮樂誌》中的“皂靴”即馬靴,為朝服。至今,在北方一些民族中冬季還流行穿馬靴之俗,甚至影響到了一些城市的服飾習俗中。

3.馬鬃帽?馬尾繡

以上所言都是馬上生活對服飾文化的影響。馬與服飾文化的關係還有其他內容,就是人們有時還利用馬的鬃、尾、皮之類製作服飾,比如馬皮可以用來做靴子,馬鬃可以用來編帽子,馬尾可以用來做繡帶等。

蒙古人以馬鬃編的帽子,古人稱“?笠”。鄭所南《心史?大義集》絕句十首其八雲:“?笠氈靴答護衣,金牌駿馬走如飛,十三門裏秋光冷,誰夢朝天喝道歸。”答忽,是元代蒙古人所服的一種皮襖。?笠,就是用馬鬃編的帽子。

貴州的都勻、安順等地,則有用馬尾編帽子的習俗。馬尾帽選用黑色馬尾作材料,以手工編織,狀如瓜皮。盛夏時節戴此帽,涼爽透風,為當地人所喜愛。

以馬尾做繡帶(背帶),是水族的傳統工藝。製作方法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纏繞在馬尾上,然後將纏好的馬尾盤在事先設計好的花紋上,中間的空隙再用彩線填繡,其圖案有蝴蝶和象征梯田的幾何圖形等。馬尾繡是貴州三都、都勻、荔波等地的水族服飾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至今,當地水族人仍然喜歡製作、穿戴馬尾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