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蒙古、中亞、西伯利亞等地的馬岩畫也是極其豐富的。蒙古北部色楞河上遊的楚魯特岩畫,是蒙古境內最大的岩畫群之一。特別是楚魯特河右岸的岩畫,場麵尤為壯觀。在楚魯特河沿岸長達120米的陡峭岸壁上,刻畫了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有野牛、山羊、盤角綿羊、馬等。狩獵、畜牧、騎馬等內容在岩畫中均有所表現。其中的《放牧圖》,表現牧人攜帶牧犬,放牧山羊等多種牲畜。楚魯特岩畫作品可上限至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三四千年。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優良馬匹的集中產地。哈薩克斯坦考古中,已在古代烏孫、康居駐牧地區發現動物、狩獵和放牧岩畫。在中亞距費爾幹納奧希八公裏的埃裏馬奇套發現不少鑿刻馬匹的岩畫。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費爾幹山的塞馬裏塔什,竟有岩畫十萬餘幅,岩畫內容包括馬等各種動物以及狩獵場麵、搬運工具、耕犁和人物。這是古代塞種人、大宛人和烏孫人活動的地域,他們創造了重要的獵牧文明。
在西伯利亞地區貝加爾湖沿岸勒拿河畔的希什金諾村岩畫點,有一《牡馬》岩畫,用紅色顏料繪製。馬的頭部較小,身軀巨大笨重,體下還有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符號,身後為象征水的波紋。此畫大概與古人對馬的生殖崇拜或乞求肉食豐收有關。
馬車圖像在國外岩畫中經常出現。在蒙古哈嫩哈德山發現的多幅車輛岩刻中有一馬駕一車圖像,也有三馬或四馬駕一車的圖像。其中一幅三套馬車圖像,三匹馬共拉一輛車,車下有一兩腿彎曲的弓箭手在射箭,車旁還有兩名交戰的士兵,表現的是古代車戰的場麵。在哈嫩哈德山的最上層,還有一四套馬車岩刻。此畫似一幅鳥瞰圖,畫麵上繪有一對車輪,每輪分別畫有八根輻條,一根車軸將兩輪串起,車上有篷,一根車轅從車篷底下穿過。車轅的兩側各有馬兩匹,馬背都朝向車轅。車篷裏還坐有一馭車人,所占比例較小,畫法也較為……
簡略。在蒙古地區發現的車輛岩畫多為公元前2000年下半葉至公元前1000年初的作品。在阿爾泰西部支脈發現的多種多樣的古式馬車圖畫,一般認為屬於青銅時代的作品。如在蒙古阿爾泰東端的亞馬納―烏斯和原蘇聯圖瓦共和國中部的塞恩丘列克地區岩畫中的馬車,就屬於青銅時代的作品,其風格和中亞其他地區同時代的車輛十分相似。
騎馬題材也是國外岩畫所表現的內容之一。貝加爾湖沿岸地區的庫雷康人、多瑙河普列斯拉夫的可薩人、古保加利亞人,他們的岩畫裏就有許多騎馬者的形象。突厥遊牧民族也給我們留下了類似的岩畫。這樣內容的岩畫,一般是鐵器時代晚期遊牧民族的作品。
通過以上對國外岩畫進行的快速掃描,可見國外以馬為題材的岩畫是十分豐富的,這些岩畫反映了人類最初與馬打交道的種種痕跡,如以馬為坐騎、以馬引車等。國外岩畫中馬的形象如此豐富,中國境內又是如何呢?根據近年來岩畫學者們的調查研究,中國境內也存在著大量的以馬為題材的原始岩畫。這些岩畫使我們能夠形象地看到先祖們認識和利用馬匹的曆史,從而追尋到遠古時代的馬文化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