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芬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這時,她想要是我國在這樣的場所供我們這些婚姻不幸的婦女避難,那該多好啊!由此,她萌發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將來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建立一個“婦女婚姻驛站”,無償幫助那些婚姻不幸的落難婦女!
幾經折磨,張先芬與第二個丈夫離婚了,帶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住回了娘家。
第一個丈夫得知張先芬離婚後,非常同情憐憫她漂泊的遭遇,並信誓旦旦複婚後會誠心待她。
張先芬為了孩子的教育與前途,也為了自己能有立足之地,在他一再懇求下,與他複婚了。
複婚後,張先芬被安排在武漢標準件廠當車工,30多歲的女人仍是個拿18元工資的學徒工。
為了改變家庭一貧如洗的困境,她曾利用下班時間在廠門前賣稀飯掙錢,也曾辭職當個體電器修理工。
她考上市電大後,發奮學習,並報考全國首屆律師資格統考。
正當她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文化課時,丈夫卻越來越不能容忍她,夫妻之間的感情愈來愈惡化,直到最後再次離婚。
三次離婚的坎坷,始終沒有削弱她做人的純真和勇氣。
三次離婚的悲痛,使她飽嚐了家庭暴力、社會歧視和四處流浪的滋味。
她深深理解那些正在經受婚姻不幸女子的苦楚,當她看到或聽到不幸女子的坎坷遭遇,便會心頭顫栗,她更堅定了盡自己所能,建一個“婚姻保護機構”,維護姐妹們的合法權益的念頭。
十多年“婚姻驛站”的夢想在世婦會開幕這天終於變成了現實早在十幾年前,張先芬忍受不幸婚姻折磨時,就產生了自己有了經濟實力後,建立一個類似發達國家的“女子婚姻避難所”等民間婦女自救組織的“婚姻驛站”
的夢想。
時至改革開放的今天,由於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封建殘餘思想影響,我國婦女仍存在著就業難、受教育難、離婚難的悲劇命運,遭強暴、因婚姻不幸被遺棄、遭毀容、流浪街頭、甚至走上絕路等悲劇時有發生。
當張先芬獲悉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時,心情無比激動,她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年女性,決心以實際行動為婦女辦實事、辦好事,將“婚姻驛站”變成現實,以迎接世婦會的召開。
1990年,張先芬創辦“武漢僑光調味品廠”。她上午踩自行車推銷產品,下午用手工磨椒粉、包澱粉、裝箱打包,晚上加班加點到深夜。
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與逐步發展,她成了擁有幾百萬元資產的私營工廠的廠長。
1995年初,她完成了婦女兒童專利產品碘糖的發明,並著手籌建“新太陽女子婚姻驛站”。
世婦會召開前夕,她投資14萬元人民幣,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她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世婦會召開之日,她的“新太陽女子婚姻驛站”正式掛牌成立了。
該站坐落在武漢市武昌區小湖口湖北省電視台附近,擁有20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房內有50個嶄新的高低床位,還有為婚姻不幸的女子準備的新鋪蓋、新書籍、彩電等基本生活、學習用品,一間新餐廳正在籌建之中。
“驛站”還開通了婚姻熱線電話,為省內外婚姻不幸的女子進行谘詢或援助。
“驛站”旨在幫助婦女減少家庭暴力和婚姻悲劇,避免社會歧視,提高女子素質,保障女子人身安全,為社會上遭受婚姻痛苦折磨和離婚後生活困難的女子提供一個緩衝情緒的場所,為她們免費提供食宿、無償代理法律谘詢與訴訟業務、進行技術培訓並安排就業,幫助進“驛站”的婦女調整身心重新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