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伊寧(2 / 2)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代表著當地人文特色,市井風貌的街道,這樣的街道盡管與現代化的寬敞道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不甚和諧,但這又恰恰說明一座城市的象征不僅僅是樓房的不斷長高,而應該是現代特色和古樸風貌兩者的包容並蓄。走在這條既有古老文明又有現代色彩的街上,雖然無法對它過去的曆史進行一一考證,但循著這條街留下的痕跡,我仿佛看到了那閃爍著光芒的盛極繁榮曆程。當初的準噶爾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修建了盛極一時的固爾紮寺廟,後來乾隆年間,又在這裏修建了如今也是伊寧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伊寧回族大寺。這兩座寺廟成了伊犁信教群眾的宗教聖地,吸引著本地和遠道而來的善男信女,對漢人街的發展和繁榮,對今天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獨特個性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漢人街之所以叫漢人街,當初這裏肯定住也著許多漢人,他們和這裏的維吾爾族、回族等兄弟民族雜居一起,或經商,或辦學,或開辦手工作坊,共同為漢人街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漢人街的一座規模不凡的鞋帽市場——塔西來普開市場,人們稱其為“小上海”。這裏經商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維吾爾族商人。維吾爾族人經商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唐朝,就和內地有著密切的經濟交往。公元951年,高昌回鶻與內地交往就十分頻繁,並且部落首領允許他們可以直接和老百姓做買賣,這種傳統一直保持到現今。他們從廣州、上海、甚至國外批發來的新式衣物,紗巾,日常用品,以及本地具有民族特色的衣物花帽,一條蘊涵著濃鬱民族特色的文化長廊這裏的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伊犁是塞外江南,更是水果之鄉,伊寧市素有“蘋果城”之稱。在漢人街,飄浮在空氣中的果味清香讓人迷醉。伊犁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適宜於各種果樹的栽培,這裏出產的各種水果糖分充足,入口綿甜清香。四季溫差的變化之大使人們積累了豐富的儲藏水果的經驗,無論春夏秋冬,這裏的水果都品種齊全,色澤鮮豔。紅元帥、清香蕉、葡萄、西瓜……有著伊犁特色的水果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客人駐足品嚐,甚至遊客還將這些水果成箱帶往內地和自己的親人一起分享。

伊犁是天馬的故鄉,哈薩克族是一個擅長騎馬的民族。在漢人街,這裏的馬鞍做工精良,外形美觀,騎上舒適,經久耐用。在十九世紀末,伊寧市的一些能工巧匠就開始吸收國外一些知名品牌馬鞍的長處,結合伊犁馬的體形特點,經過近二十多年的試驗改造,製造出了適合伊犁馬佩戴的馬鞍。

漢人街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些琳琅滿目的金銀首飾了。戒指、項鏈、珍珠瑪瑙、玉石琥珀……首飾呈桃形,菱形,傘形等且顏色各異。在這裏購買首飾的最大好處是首飾商人能夠投其民族所好,生產出來的首飾典雅高貴,雍容華美,成色純淨。為伊犁各族婦女美麗妖嬈的打扮增添了亮色。

漢人街的民族小吃各具特色。麵肺子、羊羔肉、烤羊肉……特別是烤羊肉串,那遠遠就能聞到的小茴香味,膨脹著人的食欲。坐在烤肉攤前,火燎羊肉飄蕩起的一縷清煙,就著拉長的詩意和浪漫,喝一杯啤酒,吃一串烤肉,滑嫩鮮香的滋味,讓人想起來就會涎水長流;還有麵肺子,這種用洗得潔白的羊肺、麵漿,佐以調料灌滿肺子煮熟的美食使人越吃越香,以至於有吃麵肺子上癮一說。

維吾爾族是一個嗜酒的民族,有時我甚至以為伊犁的美酒就是專門為他們而釀造的,他們喝酒必有歌聲相伴,在漢人街隨便找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館,主賓圍坐一圈,酒在酣暢淋漓地喝,歌在悠揚的琴聲中唱響,歌聲琴聲餘音繞梁,一曲歌兒一杯酒,酒杯在男人們手中傳遞,情意在酒歌中膨脹。即使醉臥街頭的醉漢,嘴裏哼著的還是那些令人心動的民族歌謠。

這裏的一切令人迷醉,可是我的目光還是在不停地搜尋。那紅彤彤的鐵匠鋪呢?那坐在地上彈唱熱瓦普的民間藝人呢?還有那流動著的用一把刮胡刀為顧客刮光頭的理發師呢……那一排紅彤彤的鐵匠鋪被鐵皮製品作坊所取代,那低沉優雅的民間藝人的彈唱被流行音樂所湮沒,那許多有著民族特色的店鋪被現代化的樓房所取代。一座城市在向前發展的同時,又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一些不可再生的事物消失了,一些需要發掘的東西無據可考了……我無法說清漢人街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一座城市的個性是否會因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我的伊寧,她已經用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事實向世人證明,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在走向光輝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