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楊朱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一方麵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 另一方麵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麵對世界。 道家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 為而不爭、利而不害”,“修之於身,其德乃真”,“虛心實腹”、“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法於陰陽,以樸應冗,以簡應繁。” 等等。

道家主張“齊物”“逍遙”,對萬物的態度是“無所恃”。在莊周的《逍遙遊》中,莊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恃”的,大至鯤鵬,小至蜩鳩,都需要憑借一定的外部條件才能活動。而他的最高境界是“無所恃”,這樣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道家從維護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在經濟理論、社會實踐方麵創立了“人本”的思想觀點,主張通過維護每個人的個人利益來達到社會的和諧繁榮,道家尖銳批判了以天下為根本的政治觀點,認為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惡表現,在社會製度上主張以維護私有製的利益促進社會的“大同”,這跟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製度的私有製度有所不一樣,道家的觀點是以私有來促公有。道家主張不損害個人利益,也不能侵犯個人利益,隻要每一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保障,每一個人的個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個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會的利益得到保障,隻有每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整個國家才能是真正的繁榮。道家的這種思想對今天的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一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一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著有《莊子》,被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本人的作品,外篇是學生門人的作品,雜篇則是偽作。亦有不同說法,但《讓王》、《說劍》等則被認為必定不是莊子及門人的作品。

本書主要節選了《道德經》《莊子》兩部道家主要著作進行解析,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對今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其中的道家智慧故事更能進一步對道家思想深意進行示例解析,讓讀者更好理解思想內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