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論改革開放的哲學精神和實踐本質(3 / 3)

麵向世界,全麵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利用別人發展自己的戰略選擇,是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對外開放不是某一地域的局部開放,也不是某一領域或部門的單一開放,而是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多領域的全麵開放和全方位開放;它不隻是利用外資,而且包括利用外資在內的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思想文化成果,加速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整體性、戰略性開放。我黨做出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以及為實現這一戰略決策所出台的一係列重大舉措及其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既是突破傳統的封閉的社會主義觀念,形成開放的社會主義觀念的思想理論創新,又是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的實踐創造,因而使社會主義中國貼近時代,麵向世界,具有戰略意義的曆史性選擇。

五、“科教興國”是社會主義中國立足現實、麵向未來的戰略選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生產的先導,成為滲透於生產力要素係統中的愈來愈重要的因素,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性因素。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乃至社會全麵發展中的推動作用日益凸現出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製定了“科技興國,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把發展科技和教育擺在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技教育投資的力度,促進科技和教育的發展,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科技興國,科教興國”是社會主義中國立足現實、麵向未來的戰略選擇。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科學技術。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有賴於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把科學技術和教育擺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是由我國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現狀所決定的。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是我國參與國際科技、經濟競爭的根本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現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時代即將來臨,這對我國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麵對這一機遇和挑戰,隻有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進行知識創新,才能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知識創新是創造性實踐的基本類型之一。我國已開始實施以國家為主體的《21l工程》和《知識創新工程》,這是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的重大戰略舉措。“科技興國,科教興國”不僅是社會主義中國立足現實的理性選擇,而且是麵向未來的戰略對策。

綜上所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性實踐。這一實踐不僅包括在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的探索和創新,而且包括在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的探索和創新,是社會主義中國立足現實,超越現實,麵向未來,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創造性實踐。創造性實踐不僅是改革開放20年的實踐本質,而且是社會主義中國立足現實,麵向世界,麵向未來,“不斷解決新課題,開拓新境界,實現新飛躍”,以新的姿態跨入21世紀,走向全麵成功的基本途徑和根本動力。

參考文獻

1.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肖前主編:《實踐唯物主義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