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以人為本開創有特色的西部發展之路―兼談西部開發與價值觀念更新(3 / 3)

其次,著眼於社會正義,深化政治體製改革,實行依法治國。與經濟體製改革相比,我國的政治體製改革明顯滯後,突出的表現就是權力的腐敗。政治權力是國家進行社會控製的核心力量,其目的、功能及實際運行狀況對一個社會的各個方麵都會產生很大影響。應當看到,在當今的世界上腐敗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人類政治生活所麵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因而被稱為“政治之癌”。但在我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相對閉塞滯後的西部地區,腐敗等政治體製弊病更為突出。它不但擾亂了社會的政治經濟秩序,導致行政效率低下,破壞市場規則,而且造成了社會成員的人格扭曲、良知泯滅、是非不分,給社會風氣帶來極壞影響。有識之士早已指出,腐敗不除必將有亡黨亡國的危險,這絕非危言聳聽。因此,應借西部開發這一難得機遇鏟除腐敗這顆社會毒瘤,維護社會正義,這就要有針對性地建章立製,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與製約機製,這也是大多數有識之士的共同看法,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與其懲辦幾個貪官不如將所有的公職人員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中。

再次,著眼於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推動人才管理體製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用人製度。西部大開發,關鍵是人才。不斷提高每個勞動者的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既是西部大開發的目的,也是其強有力的手段。但在西部目前的人才管理體製中,還存在著許多束縛人才、浪費人才、不利於人才成長、選拔和使用的地方。如在許多企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單位所有製,把勞動者和單位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使勞動者失去了自由勞動的本性,成了單位的附屬品。在人才的認定和選拔上,缺乏一種公開、公平、可操作性強的程序,很多場合下采取的還是暗箱操作的辦法,因而任人唯親、培植個人勢力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也就在所難免了。另外,在現行的戶籍製度、檔案製度、組織製度、就業製度、培訓製度、獎懲製度等方麵也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現在人們都在為西部人才的流失而扼腕歎息,但要想扭轉這種局麵,培養、挽留、吸引大批所需人才,就得打破現有的僵化刻板的用人製度,建立公平、合理、靈活的人才管理體製。

最後,著眼於生態安全,加強環境立法,促進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人的發展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需要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問題是當今人類麵對的最為嚴峻的“全球問題”之一。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類:“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當前,愈演愈烈的生態失衡、環境汙染和資源短缺等問題不但影響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而且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因此,我們必須從人類的生存和人的發展的高度去看待之,重新審視我們當前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觀。就中國西部而言,這一地區地域遼闊、能源資源豐富,但同時又是生態脆弱、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特別是近年來,由於人們違背自然規律,盲目墾荒,濫砍濫伐濫挖,使得西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甚至威脅到了中東部的自然環境。因此,我們在開發西部的能源資源,發展經濟的同時絕不能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這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依托,也是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西部開發絕不簡單地等同於多建幾個工廠,多上馬幾個項目,更不是一味地開采那裏的資源和能源,而是要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西部。這一方麵要像有學者指出的那樣,西部開發應走一條“點線工業化,全麵生態化”(即依托現有的城市和交通線,有選擇地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其餘的廣大地區則全麵地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的新路子,另一方麵要通過宣傳、教育等途徑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但關鍵還在於加大有關的立法和執法力度,使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建設和環保工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參考文獻

1.譚明傑:《淺談西部開發中的觀念更新》,廣西社會科學,2001(3)。

2.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黑格爾:《美學》第一卷,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白秀雄:《現代社會學》,三聯書店1986年版。

9.汪丁丁:《經濟發展與製度創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光明日報》,2001年1月28日。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