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試論西方哲學上的先驗思路―以康德、胡塞爾為例(3 / 3)

四、先驗思路和經驗世界的關聯

世界既然是先驗主體性建構的結果,那麼,先驗思路和經驗世界究竟如何關聯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先驗的態度擺脫不了自然態度的糾纏,相應地,自然態度所認定的素樸的經驗世界也始終是先驗的態度所排斥的對象。

在西方哲學上,柏拉圖對可感世界(可見世界)和理念世界(相的世界)的劃分,康德對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截然劃界,胡塞爾前期的先驗現象學還原,後期對“生活世界”的關注,向“生活世界”的回返,都說明先驗思路和經驗世界有著內在的關聯。

但柏拉圖、康德、胡塞爾的做法是有差別的。柏拉圖基本上把我們所素樸認定的世界看成是虛假不真的,它是虛幻的現象,唯有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實永恒的。柏拉圖在解釋經驗世界的現象時把它認定是“相”和“是”相互結合的結果,現象世界是“相”的純粹推演的結果,無須借助於純粹直覺呈現並提供的感覺雜多。柏拉圖的“相”的推演在先驗思路的後繼者康德那裏受到了批評,康德認為柏拉圖的純粹概念是空無內容的,單憑“相”的純粹推演還不足以解釋現象的緣起。同時,柏拉圖還混淆了範疇與理念。可以說,柏拉圖完全拋棄了經驗世界。

康德在柏拉圖的基礎上有效地解釋了現象緣起的條件。“思維無內容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現象得以形成還必須要有感性世界提供的質料(感性雜多)提供給知性整理,即純粹理智概念(純粹思想)和直觀相結合才得以有效。

胡塞爾的先驗現象學,因其對自然命題的懸擱,向純粹意識和先驗主體性進行還原,並力求以一種“先驗的”自我意識統攝一切客觀實在之物,被很多人批評為一種具有唯我論傾向的哲學和“脫離此在的知識的典範”,胡塞爾後期對“生活世界”的關注更被認為是對其先驗觀念主義的背離。胡塞爾在此無疑受到了嚴重的曲解。

胡塞爾的“生活世界”仍然是有別於哲學反思領域的原初的素樸性的領域,哲學所要克服的正是“生活世界”的自然的、幼稚的素樸性。“生活世界”是“通向先驗現象學的通道”。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旨在說明從生活世界出發可以通向先驗現象學之路。對生活世界的探討可以將我們引向先驗的領域,與人有關的“生活世界”隻是作為先驗現象學的出發點,一旦進入到先驗哲學的領域之中,作為具體生物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立即遭到排斥。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世界”是胡塞爾先驗現象學的出發點,而不是其目的地和歸宿。我們說它是先驗哲學的出發點,是因為科學意識和哲學意識未被喚醒以前,我們是沉湎於“生活世界”之中的。換言之,在科學的態度和哲學的態度產生以前,“生活世界”還是個原初的素樸的領域,但它構成了科學的哲學的出發點,即所有對“生活世界”的探討都必須以“生活世界”本身的存在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生活世界”的態度(自然的態度)要先於其他的態度(科學的態度和哲學的態度),其他的態度均奠基於“生活世界”的態度之中。

胡塞爾回返“生活世界”容易給人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似乎胡塞爾也和自然主義態度者一樣強調自然主義態度的生活世界的至上作用,似乎熱衷於自然思想態度和開始重點關注感性的經驗世界。他提出“生活世界”的理論無疑是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其先驗現象學還原,其目的在於指明:純粹意識作為建構的主體,它要建構生活世界,而且要建構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礎之上的科學世界。胡塞爾的這種做法,包括他前期的先驗現象學還原,不是為了離開、拋棄生活世界,而是為了忘卻生活世界的基礎,重新探討生活世界(經驗世界)的原本的根據。

五、結語

從西方哲學上看,經驗的立場形成了實證論傳統,它體現了巴門尼德的意見之路,是一種經驗思路。先驗的立場形成了形上學傳統,它是一種先驗思路,體現了巴門尼德的真理之路(“純粹思想和純粹存在的合一”亦即“思在不二”)。

經驗的思路陷入以經驗驗證經驗,以經驗言說經驗的循環之中,以經驗驗證經驗,看似一種證實,“但仍然是並將永遠是假設,對它的證實是一個無限的證實的過程”,因此嚴格的科學的哲學都需要絕對自明的根基作為支撐。為此康德、胡塞爾分別訴諸於先天形式、純粹理性和純粹意識、先驗主體性。隻有它們才是人類認識、哲學甚至一切其他科學的先驗依據和根本出發點。

先驗思路由於是一條通達“純粹存在”之路,因此它代表哲學研究本身,代表了真正的哲學探求,它展現了一片無限廣闊的領域。相反經驗思路則遮蔽了哲學之本性,堵塞了哲學純粹探求之路,亦即堵塞主體通向純粹自我意識之路。經驗思路研究“在者”,卻忽略了“在者之在”,解釋經驗,驗證經驗,卻又使此種解釋和驗證始終處於一種“無根的”狀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先驗思路在構築絕對,再現根本。

先驗思路關注理性批判,高揚理性的旗幟,把一切問題訴諸於純粹理性,讓理性的法庭來裁決一切。由於經驗思路始終處於一種“無根的”狀態,以經驗驗證經驗,實際上在摧毀絕對,摧毀根本。現代社會的種種危機如道德的絕對根基被摧毀、信仰的缺失以及人的本性之遮蔽都在召喚先驗思路對之的澄清。

參考文獻

1.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2.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藍公武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3.倪梁康:《現象學概念通釋》,三聯書店1999年版。

4.胡塞爾:《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張慶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版。

5.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倪梁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年版。

6.倪梁康:《現象學及其效應》,三聯書店1994年版。

7.《胡塞爾選集》,三聯書店1997年版。

8.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9.高小強:《對“相”或範疇的純粹推演》,《哲學與文化》,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