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個有利於”標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論“三個代表”的價值觀(3 / 3)

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新思路,立足現實,拓展了“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新內涵。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確立並不斷趨於完善。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在我國是一個新事物,是對我們黨的一個新考驗。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多種所有製形式並存發展,出現了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它們代表著不同社會群體利益要求,按照各自的要求進行經濟活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人們的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改革和建設中的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從而導致了人們的價值追求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同時,由於物質利益的誘惑和價值觀念的失落,一些黨員和幹部,特別是黨的一些高級幹部貪圖物質享受,生活腐化,侵吞國家資產,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行賄受賄,他們的言行完全背離了黨的根本宗旨,直接影響著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黨內存在著嚴重的組織不純、思想不純和作風不純的問題。麵對市場經濟的考驗,以及黨的建設麵臨的新挑戰,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抗禦風險的能力,已經成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主題。自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下發了一係列有關加強黨的建設的文件,並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精神文明建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整風運動”,同時,對黨內的腐敗分子展開了嚴厲打擊,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江澤民同誌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思想主題,賦予了“三個有利於”標準新的內涵。從現實針對性上來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我們就會得出它是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創新和發展的結論。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應了當代世界發展和國際競爭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挑戰,麵向世界、麵向未來,把“三個有利於”標準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20世紀90年代,蘇東劇變導致了國際共產主義大挫折,社會主義的發展麵臨著新的嚴峻考驗,同時,蘇聯的解體,還打破了兩極爭霸的格局,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已經是一種客觀趨勢,然而,個別國家“一極稱霸世界”的新霸權主義傾向也在惡性膨脹。世界經濟發展全球一體化趨勢也日益凸顯出來,一方麵,任何國家的經濟、科技發展都同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既受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又對全球經濟發展有著某種程度的作用。另一方麵,全球經濟競爭日益加劇。這種競爭不僅是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且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競爭。知識經濟時代已經悄然來臨。盡管我國還沒有完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但它對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影響也在日益增強。如何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迎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也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麵前的嚴峻考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概括了當代共產黨人麵對新的時代課題和迎接這些挑戰應該堅持的實踐理念和價值導向,為保持黨的先進性質注入了時代的內涵。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國共產黨人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崇高價值追求,是堅定不移地邁向新世紀的基本立場和偉大戰略。

綜上所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三個有利於”標準在黨的建設問題上的繼承、創造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崇高價值追求,是加強黨的建設,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實踐理念和價值導向,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從對“三個有利於”標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的高度,深入學習和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是我們實踐這一重要思想的思想前提。

參考文獻

1.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王玉?主編:《價值與發展》,陝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5.《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青海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