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飲屠蘇(1 / 1)

宋人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歲”在這裏本應是“祟”字。因為是“一歲除”,其意思倒是一年隻有一個“祟”了。這倒好像民間的迎財神,年年的財神都不一樣,這一年從東來,那一年從西來。說到王安石的“一歲除”,再說屠蘇酒,北方人好像是從來不喝這種酒,而在南方現在還喝不喝一時也讓人說不清。但其他的各種酒在除夜肯定是不少人都在一杯一杯川流不息地大喝,而且有除歲之夜徹夜喝酒的,但幾個人湊在一起的轟飲總不如一個人獨自在那裏一邊看一本線裝書一邊花生米剝剝小酒喝喝來得愜意,酒用成化的青花小瓷杯,花生米用青花的小碟,相伴的是一盂水仙,這個除夕夜會相當的好。而從古到今的除夜都是不能讓人睡個好覺,原因在於徹夜不息的爆竹,而除夜的好也在於爆竹。除了這一夜,無論誰一時興起半夜三更地大放爆竹都會招來白眼,而且是睡意蒙矓的白眼。但這裏要說的“壓歲”和“除歲”,由於字的訛變,其原意人們已經不清楚了。“壓歲”和“除歲”的“歲”字其實都是同一個“祟”,“祟”字的意義不用我在這裏解釋。而“壓歲”必用金錢卻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前幾天博友衣禾於博上摸出一枚好看的小金錠以壓歲,便讓人覺得金子亦有清明之氣,也讓人覺那誰也看不到的“祟”竟然也很容易地能給人壓它一壓,隻要給一點錢財,不但會被壓掉而且也同時被除了。除歲夜的壓歲錢其俗甚古,其演變足可以寫一本書。但從小便從家大人或長輩那裏領取壓歲錢的記憶卻是美好的,一是自己可以支配這些壓歲錢,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些什麼,二是可以把壓歲錢一點一點地積蓄起來,放在不滿就不能打碎它的撲滿裏。到用它的時候忽然“嘩啦”一下將其打碎,感覺上是一下子忽然富有,真不知有多少喜悅。但錢裝在自己的口袋或撲滿裏卻能把“祟”壓住總有些說不通。古時的壓歲錢必有些吉祥的話語和鎮邪辟不祥的圖案在上邊,因為這錢上邊有各種的圖案所以又被稱為“花錢”,但我沒有研究過古人的“壓歲錢”上邊的圖案都是些什麼,所以到現在也沒有發言權,但想必“祟”這種東西也大愛錢財,隻要它一出現,把錢乖乖地給它就可以買到平安,是否是這樣做?除此,還會不會有別的方法?就像是人們碰到了強盜以錢財買平安一個樣。“錢能通神”這句話從古到今放之四海而皆準。

壓歲錢一般都是長輩從上往下發放,想想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過去,這一場麵想必是十分的好看,長輩坐在那裏,桌子上擺放的定然不是現在那種輕薄的紙幣,最好一如衣禾兄博客上所示的那種小金錠,金色如暖地碼老高一堆,金子的分量和光澤想必不會有人不喜歡。一人一錠或兩錠地發在手,到時候你想不開顏都辦不到。再說一下屠蘇酒,此酒源起於晉——“昔人有居草庵,每歲除夕,遺閭裏,藥一帖令囊浸井中。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飲之不病瘟疫。謂曰:屠蘇酒,屠,割也,蘇,腐也。言割腐草為藥也。晉海西令問議郎董勳曰: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勳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一般的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須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

這種飲酒的方法,也唯有飲屠蘇的時候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