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默多克的啟示:生意人都是瘋子(2)(1 / 3)

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得到了這兩份報紙,這主要是贏得了兩位主編裏斯莫格與埃文斯的支持及湯姆遜家族對他的信任;默多克後來稱這個價格相當於“偷竊”,僅《周日泰晤士報》在格雷斯蔭路上的辦公大樓價值就為整個公司所付出的價格的一半,或者“我們所付出的價錢不到它的無形資產價值的一半”。因為想購買《泰晤土報》的人很多,包括聯合報業集團的老板洛德·羅斯莫爾,他擁有著名的《每日郵報》,他僅為《周日泰晤士報》出的價就達2500萬英鎊,若再買下《泰晤士報》就再加上2000萬英鎊。另外還有《電訊報》集團的老板洛德·馬休斯,還有凡事都喜歡插上一腳的野心勃勃的馬克斯韋爾。

如果默多克的這一收購提交壟斷和兼並委員會審查的話,將不可避免地耽擱時間,湯姆遜在最後期限完不成就必須考慮要支付巨額補償金。因此默多克不得不去貿易產業部打通關節,希望避免這一收購提交委員會審查。英國政府內閣成員專門召開一次非常會議討論這一交易案,據說,默多克得到了撒切爾夫人的支持,埃文斯後來稱,“撒切爾夫人的決定是給默多克一個獎勵,因為他的政治支持,尤其是1979年的大選中的支持”。

●入主美國

1970年默多克獲得了在美國的居住權,他花錢在紐約的第五大街購買了一套可俯瞰中央公園的寓所,在紐約州北部買下了一處農舍,在科羅拉多州還有一個滑雪時的居所。多年來,他一直試圖在美國開拓自己的傳媒領地。

1973年,默多克在德克薩斯州完成了在美國的第一次收購,他買下了聖·安東尼奧市的三份報紙,即《快報》、《新聞》及它們聯合出版的一份周刊報紙。聖·安東尼奧市是一個陽光充足的小城鎮,很像澳洲某些人煙稀少的內陸地區。這三份報紙花費了1970萬美元,近似於這些報紙15年的收入。這雖不是一個小數目,但畢竟使默多克在美國有了一個落腳點。到1983年,《新聞》和《快報》每年的利潤超過了500萬美元。

在改造三份報紙的同時,默多克在美國發行了他自己的全國性報紙《國民之星報》。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其中,自己親自做主編。該報的成功全靠一個名叫馬爾蒂·辛格曼的人。他的辦法並不複雜,就是盡量討好所有的批發商。1976年,默多克把報紙改名為《星報》,同時增加一個副標題:“美國婦女周報”。該報為她們提供減肥、健美和美容的“妙方”,給他們提供好萊塢的秘事和性生活方麵的建議。於是該報紙的發行量直線上升,到20世紀80年代初,達到400萬份,每年的利潤達到1200萬美元。

1976年默多克兼並了紐約最古老的報紙之一《紐約郵報》,1977年1月17日,美國《時代》周刊把默多克作為封麵人物,聲稱他攻克了紐約。馬克斯·牛頓以前曾在堪培拉與他合作過,他雖然很有才華,但生活奢侈,經常借債和賒賬,並且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和癌症。默多克使牛頓走出生活的深淵,他把牛頓請到紐約,擔任《紐約郵報》的首席商業專欄作家。牛頓開始像一個宗教狂一樣著迷於寫作,他對裏根經濟學的熱情宣傳獲得巨大成功,他的評論也開始使《紐約郵報》在華爾街獲得一席之位。在1980年年初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初選中,愛德華·肯尼迪參議員是卡特總統的主要競爭對手,《紐約郵報》全力支持卡特總統。

到1984年,默多克已經是美國的一個主要出版商了,他除了擁有聖·安東尼奧的三份報紙和《紐約郵報》、《星報》之外,他還有波士頓的《論壇報》、芝加哥的《太陽時報》以及《鄉村之聲》和(紐約》這兩份雜誌。

1984年對默多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默多克購買了福克斯公司。在他與巴裏·迪勒的共同努力下,到1987年福克斯電視網已發展為美國的第四大電視網,僅居三大電視網、美國廣播公司(ABC)、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之後。人們無法想象當時這個力量薄弱的電視網是如何吸引大公司在電視網上做廣告,如何打人美國電視市場的。而到20世紀90年代初,福克斯電視網竟然改變了美國電視市場的格局。

福克斯電視網迅速發展有兩方麵的原因。

一是福克斯電視網吸取了其他電視網失敗的教訓,使其節目貼近現實,而且節目吸引了無數的青年人。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經濟大危機,美國大多數家庭都承受生活的巨大壓力,對政府失去信心。20世紀80年代裏根上台後,形勢有所好轉,但窮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通貨膨脹加劇,工人每小時的工資由8.55美元降至7.45美元,到1989年70%的家庭沒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20世紀80年代仍以經濟緊縮結束。《辛普森一家》反映了這些現實,同時他們還在每個節目中選擇年輕、精力充沛的男人與年輕、迷人的女演員作為主角,以適合年輕觀眾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