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的傳記,就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有愛學習的美德。愛學習就意味著愛知識、愛上進。愛學習也是人們最高尚的愛好之一,這種學習態度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第一節 態度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的認識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表現的傾向。學習態度與學習效率直接相關,端正學習態度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
學習態度的重要性
學習態度是態度的一種表現。所謂態度是指個體對某一對象所持的評價和行為傾向。也可以說,態度是個人對他人或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它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
顧名思義,學習態度就是學習者對學習持有的積極、肯定的或者消極、否定的反應傾向。它也是個人對學習所抱有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準備狀態,它還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特點。就是說,態度形成之後,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的對象表現出前後一致的比較穩定的反應傾向,因而成為習慣性的反應。
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等三種成分所構成的。
認知成分是個體對事物的認識、理解和價值意義的評估,並表示讚成還是反對。一般來說,態度來自價值,價值是指事物對個體的意義和用途,我們對某一事物的態度,取決於該事物所擁有的價值和對個人的意義。價值越大,對個人的意義越大,我們的態度就越強烈。認知成分是構成態度的基石,具有選擇性和組織功能。
情感成分是主體對於事物的情緒反應。它常表現為喜愛與厭惡,無畏與懼怕,尊敬與輕蔑,同情與排斥等不同的情感體驗。比如,“我熱愛祖國。”“我反對侵略戰爭。”情感成分是構成態度的動力,態度一般可分為積極的態度和消極的態度,它具有調節功能。
行為傾向成分也稱為意向成分,它是指主體對於對象采取行動的準備狀態,通常表現為“做不做”,“怎樣做”的指令。比如,“我要認真學習。”它具有製約行為方向的作用。
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組成的,是較為複雜的、穩定的、內在的心理活動體係。態度所包含的三種成分缺一不可。一般來說,態度的三種成分是協調一致的,認知是態度的基礎,沒有對事物的認識、理解和價值用途的評價,就談不上情感體驗和行為打算。情感是態度的核心部分,在態度中具有動力和調節作用,有人說“情感往往是態度最真實的表現”,當人的認知固定下來,演變成為一種情緒體驗時,它將長期支配人,起著動力的作用。態度的行為傾向是態度的外在表現,它製約著主體行為的方向,三者相互作用,不可或缺,任何一種心理傾向,隻要它包括了這三種成分,我們就把它稱為態度。當然態度的三個成分也有不一致的時候,例如,雖認識到某某人很好,但就是不喜歡他,不願意與他交往,出現認知與情感的矛盾現象。
態度對於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的各個方麵都有著深刻的影響,與學習效率直接相關,在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
態度直接影響效率
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態度對學習效率,特別是記憶效率具有顯著的影響。有這樣一個實驗,要求被試者記住13個無意義音節。持消極態度的這組被試時,像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念了89~100遍,才能掌握13個音節。另一組被試時,要求他們盡可能快地背誦13個音節。由於持積極態度,動口又動腦,隻重複9~13次,即能掌握,可見學習態度對學習效率有重要影響。
學習態度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它還決定著學習者是學還是不學,以及學習的行為方式。例如一個認為學習重要的學習者,他會熱愛學習,能刻苦勤奮,尋求方法,堅持不懈,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習。相反,一個認為學習不重要的人,也就不喜歡學習,因此對學習馬馬虎虎,敷衍塞責,不求甚解。
研究指出:“除了學習者的智力因素以外,影響學習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習者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消極、懶散的學習態度相反,積極、進取的態度可以極大地提高一個人的學習效率。”實驗研究表明,積極的態度,不僅使學習速度加快,而且學習質量也高。所以說,積極的學習態度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條件。
從實驗研究中發現,具有積極學習態度的學習者,能夠聚精會神地學習,而且講究方法,所以其效率就高。有這樣一個實驗案例:在實驗中,有個被試者沒聽明白實驗的要求,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大聲朗讀8個無意義音節。讀了46遍,當主試者問他,能否背誦時,他連一個音節也不會背。當他搞清楚要求後,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學習,僅讀了6遍,就達到了實驗的要求。可見學習態度對一個人的學習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一次積極的、有目的的複習,可能超過10次消極的重複。一個人如果沒有學習熱情,不願意學習的話,無論多麼好的環境、老師和資料都是不起作用的。隻有端正學習者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引起學習興趣,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去對待學習,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習態度如何,也正是優秀學習者和普通學習者之間差別的根本原因之一。
有些成功者提出,建立積極的心態是成功學習者應具備的關鍵性條件之一。所謂積極的心態就是指人們應該以一種必勝的信念、熱情樂觀、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態度去麵對學習和生活。
積極的態度與學習、成就直接相關,美國著名的希爾教授說:“造就人類的成就,除了能力外,還有一種催化劑,就是態度。當我們的態度正確時,能力便能發揮到極致,自然也就有好成績出現。”史華茲說:“正確的態度的確對我們助益良多。有正確態度的推銷員能突破配額,有正確態度的學生能得A等 成績 ,對婚姻有正確態度的夫婦婚姻生活必定美滿,對人有正確態度能幫助你與人相處和睦,成為領袖人物。不論做什麼,有正確態度,必能贏得勝利。”所以說,積極而正確的態度是高效學習的重要條件。
積極的態度有以下幾種主要表現,一是充分認識學習、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二是對工作、對生活、對學習和對他人充滿著愛和熱情;三是在挫折和失敗麵前不低頭,仍能滿懷信心、堅強不屈地尋求成功;四是遇事敢於負責,勇於實踐,不找借口,能走出誤區,爭取勝利。由於這幾點比較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從這些方麵要求自己,訓練自己,從而培養自己具有正確的態度,為學習成功和事業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一類別的學習,每項任務或每一行業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社會價值。要調動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產生興趣,重要的就是先要認識學習的重要意義,認識學習對個人發展成長的特殊價值。認識是態度的基礎,也是情感和行為的基礎。認識深刻了,思想上重視了,情感上也就熱愛了,行動上也會主動積極了。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經常反複地認識學習的重要意義,這是端正態度的首要條件。
滿懷熱情地對待學習
對工作、對學習和對他人要充滿愛心。隻有喜歡學習和愛學習才能從學習中找出樂趣和意義,才能產生對學習的熱忱。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不喜歡學習,他們對學習打不起精神,沒有熱情,造成學習效率低,學習成果差。如何才能使自己對學習產生熱情呢 要想對學習有熱情,你就要自己去了解和理解所學的東西,深入認識它的意義和價值,體會學習的收獲,然後再從情感上體驗學習的愉悅,從而產生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在學習中不要耿耿於懷某一次成敗。就像對待一個人,如果你常想他的優點和對你的幫助,你就會喜歡他,感激他,熱愛他。要心存感激,心存熱愛,不僅對學習工作,而且對社會和大自然中美好的東西都應如此。你應該更多地感到學習條件來之不易,不抓住時機實在可惜。如果你不經常領會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不認真地去掌握所有的內容,一味地抱怨天氣不好,學習條件較差等客觀因素,就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態度,而這種怨天尤人的消極態度是不會產生學習熱情的。
要知道一旦熱情掌握了人的整個身心,它就會變為強有力的、穩定而深刻的情緒狀態。熱情的社會價值是由它所指向的事物的社會意義來決定。熱情蘊藏著堅強的意誌力量,給人以鼓舞,激勵人的行為,使人去實現和達到偉大的目標。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是以巨大的熱情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崇高的事業中去,從而獲得了豐碩而偉大的成就。
愛迪生一生熱愛科學,他在結婚的當天晚上,竟扔下新娘和滿屋的賓客,獨自到工廠的實驗室去搞實驗了。當他想起該回家時,客人們早都走了。正是由於他如此熱愛科學,迷戀科學發明,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事業中去,所以愛迪生到1931年84歲逝世時,一共獲得2000多種科學發明專利,他的發明大多數是電器,這些發明,把人們從“蒸汽時代”推進到了“電氣時代”。他臨終前還說:“科學是永無一日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鍾都在工作,並且要一直繼續下去。”
俄國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說:“……第三是熱情。切記,科學是需要人的畢生精力的。假如你們能有兩個生命,這對你們來說也還是不夠的。科學是需要人的高度緊張性和很大熱情的。希望大家在工作和探討中都能熱情澎湃。”巴甫洛夫正是把畢生精力和滿腔熱情奉獻給科學的人。有一年除夕之夜,他的未婚妻和朋友們到他家做客,他卻鑽進實驗室裏工作,忘記了時間,直到時鍾打了12下,新的一年開始了,他才走出實驗室。
這些科學家都把科學事業看作是神聖的事業,而且以滿腔熱情從事工作,所以他們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取得了傑出的科學成就。學習也一樣,如果不把學習當作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沒有滿腔熱情,不全力以赴地致力於學習,那也是難以取得出色成績的。
班傑明·狄斯拉理說得好:“每個天才的產生,必是熱忱的產物。”也正像戴爾·卡耐基所說:“熱忱是個性的原動力。沒有它,任何你可能擁有的能力,便隻有靜止不動;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幾乎人人都有很多尚未發掘出來的潛能。”讓我們記住這句格言:“我喜歡滿身熱忱沸騰的人。寧為噴泉,不為泥坑。”另一句格言是:“價值產生信心,信心產生熱忱,而熱忱則征服世界。”建議大家記住這些精辟的格言,要經常檢查自己是不是一個充滿學習熱情的人。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積極的學習態度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它促進我們熱愛學習,在學習中能夠勤奮努力、刻苦鑽研、獨立思考、積極進取和謙虛謹慎。如果我們不僅能把這些好的治學態度變為行動,而且能長期堅持,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就會像一台“恒動機”一樣,其作用更大更長久。中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隻有熟練到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用不完。”他還強調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可見習慣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習慣是什麼呢 習慣是人們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語言、思維、態度和行為方式。它是長期積累、強化形成的一種動力定型,它已成為一種穩定的、不需意誌努力、不需要壓力和督促的自動化行為方式。就像我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習慣的作用如此重大,難怪有人把學習習慣比作是“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