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裏是春催人,今年像是人催春。小江南農場的稻田地頭上出現了一幢幢低矮的小塑料棚,白花花的,這裏一架,那裏一幢,把白雪融化完了的北大荒原野變成了一幅新穎奇異的圖畫。這之前,都是各隊統一育秧,然後再送往各地塊,這些稻田都歸家庭農場承包了,要歸一家一戶經營了,今年的準備工作明顯比往年快,天蒙蒙亮就有來地裏清雜物的,像是要催著春天的腳步快點來似的。
這些地頭小塑料棚,是小穎用稻殼育出秧後,和連喜一起捧著還帶稻殼的育稻盤挨家宣傳,大家信服後,才在地頭上搭起這些個小塑料棚先暖土,準備搶時間育秧。
小穎已經在小學校的教室裏給一些家庭農場細講了稻殼無土育秧的原理和流程,今天,要在連喜家庭農場的地頭上做示範輔導,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是這個隊,有八九個隊的家庭農場主都聞訊趕來了。
天空飄灑起了稀落的雪花,還沒到地麵就溶化成了蒸氣。萬木枯枝在風中搖曳著,隻有梅花的幹枝若有若無地閃爍著一點點綠意,一群群烏鴉忽而地裏,忽而路邊,忽而又飛到枯枝上呱呱地叫著。
男女老少圍著連喜家庭農場地頭的育秧棚站了一大圈,小穎、連喜和文宏站在秧棚門口,地上擺著秧盤、稻殼、顆粒肥等。
“鄉親們……靜一靜啦,”連喜朝嘈雜的人圈兒喊,“下麵就請光榮農場農科站的農業科學家和站長文宏同誌給我們傳授稻殼無土育秧新技術,大家鼓掌!”
人群裏飛出了一陣響亮的掌聲。
“鄉親們,稻殼無土育秧,是我們科研站的高小穎同誌在農業大學讀研究生期間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今年即將在全國一些水稻產區推開。”文宏盡力放大嗓音,“剛才,連喜同誌說我們的小穎是科學家,我看也不過分,因為她手裏還有好幾個項目即將成功推出,有大豆的,也有小麥的……”
人們敬慕地聽著,自覺地鼓起了掌。
文宏說:“我是來配合小穎同誌推廣稻殼無土栽培新技術的,下麵就請小穎同誌給大家講解基本原理,由我幫助做示範操作。”
又是一陣掌聲。
“鄉親們,可不要聽文站長和連喜同誌給我戴高帽子,什麼科學家,再這麼說,我在這裏可就要站不住了,甚至無地自容了!”高小穎不緊不慢地說,“我就是咱十萬複轉官兵的後代,說白了,就是一個熱愛北大荒的孩子,不過是讀了幾天研究生……”
掌聲又響了起來。
“鄉親們,別鼓了,別鼓了,再鼓我就受不了了。”小穎笑著指指秧棚和地上堆放的東西,托起一撮育出的示範苗,展示給大家說,“我在農大讀研究生時,在學校領導和導師的幫助下研究出的稻殼無土育秧,是根據植物無土栽培技術引申而來的。”她說著指指纏裹著稻秧根的稻殼團兒說:“用稻殼無土育秧,稻苗通過稻殼為基質來固定根係,並通過這種基質吸收營養和氧氣,其餘就要靠用營養液來進行灌溉了。這種基質的形態必須製作成天然的人工模擬結構,基質自身需要進行生物和物理調質處理。”她指指綠油油的秧苗說:“這些在實驗室裏育出的稻苗,是文站長和我們一起做的,請文站長給大家說說吧!”
“喂喂喂……”文宏向人圈擺著手說,“不要鼓掌,不要鼓掌。”然後捏起秧盤裏三小撮稻殼放在手掌上說,“要把稻殼粉碎成這麼三個級別,孔徑分別是1、2、3毫米,”他指著手掌上中間一小撮稻殼說:“其中,這種2毫米的經過預混生物菌發酵,然後把三個級別的物料混在一起,進行拌料,再加上一點適當的複合肥就可以做育苗的床土了……”
文宏講到這裏,人群亂起來,交頭接耳的,也有搖頭為難的。
連喜在一旁說:“粉碎機,場裏已經準備好了好幾台,發酵的生物菌,科研站也準備了一些,如果大家需要,可以隨時生產,秧盤呢,場裏已經和幾個廠家打了招呼,隻要說個數字,就會晝夜生產,按時送貨上門,現在,都承包了,不像過去了……這一點就請大家放心,大家靜一靜,文站長還要具體給大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