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從內容上看,可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首先以邪氣客人,使人發生不眠證,來說明衛氣、營氣、宗氣的運行及生理作用,並提出了治療失眠症的有效方劑。其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把人身形肢節,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相互比擬,說明了天人相應的道理。最後論述了手太陰、手厥陰之屈折循行及手少陰無輸的道理和持針縱舍及針刺宜忌等。因以“邪氣之客人”開篇,故以《邪客》名篇。本書僅選注評析其中論失眠的部分。

黃帝問於伯高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一〕,何氣使然?

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二〕。故宗氣積於胸中〔三〕,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髒六腑,以應刻數焉〔四〕。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行於陽〔五〕,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六〕,行於五髒六腑。今厥氣客於五髒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滿,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

〔一〕出:疑為衍文。

〔二〕三隧:張景嶽:“隧,道也。糟粕之道,出於下焦,津液之道,出於中焦,宗氣之道,出於上焦。故分為三隧。”隧,本意為地下的通道。中醫借指人體的各種通道。

〔三〕胸中:此指膻中,為上氣海。

〔四〕以應刻數:古代一晝夜分為一百刻,以計時。從明代以後才有二十四小時分法,一小時約四刻強。營氣循行周身,一晝夜為五十周次,恰與百刻之數相應。

〔五〕晝行於陽:衛氣白天行於陽分,從足太陽膀胱經開始。

〔六〕“夜行”兩句:衛氣夜行於陰分,以足少陰腎經為起點。

【譯文】

黃帝問伯高說:邪氣侵犯人體,有時使人不能閉目入睡安臥,是什麼氣造成的?

伯高說:飲食五穀進入胃中,它的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條隧道。宗氣積聚在胸中,上出喉嚨,貫通心脈,而行呼吸。營氣分泌津液,灌注到脈中,化為血液,向外營養四肢,向內灌注五髒六腑,循行於周身與晝夜百刻計數相應。衛氣是水穀化生的慓悍之氣,首先循行於四肢的分肉、皮膚之間,而不停息。白天出表,夜間入裏,常以足少陰腎經為起點,循行於五髒六腑。如有邪氣侵入五髒六腑,使得衛氣隻能行於陽分,而不得入於陰分。衛氣隻能循行於陽分,則陽氣偏盛,陽氣偏盛則使陽脈氣充滿,不得入於陰分,而致陰虛,所以不能閉目而眠。

黃帝曰:善。治之奈何?

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一〕,調其虛實,以通其道〔二〕,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一〕“補其”兩句:指針刺補瀉。張景嶽:“此針治之補瀉也。補其不足,即陰精所出,足少陰之照海也。瀉其有餘,即陽所出,足太陽之申脈也。若陰勝陽而多臥者,自補陽瀉陰矣。”

〔二〕以通其道:溝通陰陽經脈交會的隧道。

【譯文】

黃帝說:好!怎樣治療呢?

伯高說:用針刺補其陰分的不足,瀉其陽分的有餘,調理虛實,溝通陰陽交會的隧道,從而消除邪氣。再飲用半夏湯一劑,使陰陽經氣暢通,馬上可以安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