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後妃墓葬(3 / 3)

“我們在哪兒挖掘好呢,博士?”查幹夫取下口罩說。

“我想應該是那裏。”寶音指著墓室東北角一個塌方的地方說,“那裏應該是墓主人。”

“我倒希望墓主人已不住在那兒了。”查幹夫盯著那片塌方小聲說。

幾個考古隊員沉浸在發掘工作中了。不一會兒,隨著塌方的泥土被清理幹淨,一個好像是長著雙翼的豹頭巨型雕像露了出來。雕像猙獰的麵孔,嘴巴張開著,露出一排可怕的牙齒,下巴底下還有誇張的胡須垂在胸前。它隻有雙足,而它的背上還有一隻像轉頭長嘯的小豹子的雕像,有四足,看樣子它瘦骨嶙峋,一排排肋條清晰可見。它的尾巴被一隻幼小的動物咬著不鬆口,這隻幼小的動物看起來像一隻趴在地上的狼崽,又像是一隻奄奄一息的豹崽。雕像蹲在一塊方形的石磚上,而石磚下麵則是一隻石龜承載著它們。雕像從足到頭高1米多。

“噢!這真是一件稀罕的東西。”包綺麗驚奇地叫道,“它究竟是什麼?”

“這是鎮墓獸,很重要的陪葬品,一般就置放在棺蓋頂上,這說明墓主的棺槨完好無損,盜墓者並沒有動過它們。”寶音激動地說。

“它叫什麼名字?”她問道。

“它叫郭洛兒,就是瑞獸或者神獸的意思,你還記得我給你看的那篇論文嗎?《山海經》記載‘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麵蛇尾……名曰孰湖。’這裏提到的‘孰湖’大概就是這個東西。”看到大家迷惑的樣子,寶音繼續解釋道,“這是南北宋時期王公貴族的一種葬法,幾乎所有帝王、貴族等高規格的墓葬中都有類似這樣的瑞獸或神獸雕像用來鎮墓,通常都放在棺槨的左右兩邊,但放在棺槨蓋頂上我還是第一次見,大概是因為這位墓主人在下葬的時候,別人是按照南宋漢人的葬法安葬的,由於不懂具體如何安置,就把它放在了棺蓋上麵。這個雕像在他們看來是一種具有保護性儀式的神獸,而它背上就是蒼狼,咬住蒼狼尾巴的是一隻小狼。這就說明,亡者是一名女性,而且是帶著小孩的女性,也就是說,與她一起葬到這裏的還有她的孩子。”

“這又是為什麼?”包綺麗驚奇地問。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兒,津津有味地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我在史書上看到過這樣的記載,說在蒙元時期有個古老的葬法,那就是亡者死後,通常都是將死者身上的肉割下來一塊喂饑餓的狼,亡者的屍體被饑渴的狼吃了,然後,他們在埋葬亡者的時候,將這隻狼殺死在墓前,讓這隻狼的靈魂附著神獸帶著亡者的靈魂進入另一個世界。如果亡者還有小孩也隨葬的話,他們也會將小孩身上的一塊肉喂給那隻狼的幼崽,同樣在埋葬的時候,在墓前殺死那隻吃了小孩的肉的狼崽,目的是一樣的。從這個雕像看來,就說明了一切,墓主是一名有身份的女性,她和她的孩子都被葬在了這裏——巨大的神獸背上馱著附著她靈魂的狼,而小狼崽則附著墓主的孩子的靈魂,緊緊地咬著母狼的尾巴,它們跟隨著長著雙翼的神獸進入另一個世界。你們再仔細看,這隻雕像是佇立在一塊方石上的,下麵則是一隻石雕的龜馱著,這隻龜就是四靈之一‘龍龜’。雕像起到鎮墓的作用,無論是誰驚擾了亡者,它都會用鋒利的牙齒狠狠地咬住他的靈魂,把他的靈魂拖進黑暗的世界去。”

“哦!天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查幹夫端詳著他手中的鏟子,搖頭說,“我可不想我的靈魂被這醜陋的家夥帶走。”大家都被他這句話逗笑了,沉寂的墓室內,氣氛又活躍起來。

“這種鎮墓獸的雕像,大小是根據死者的地位高低和富有程度而定的,身份地位高的,就會有這樣大鎮墓獸,而身份低的死者則隻有巴掌大的鎮墓獸來陪葬。我想,我們找到了一個至少是皇後或妃子的墓穴。”寶音直起腰來說。

“奇怪的是這個神獸,總好像在哪裏見過似的。”包綺麗注視著他說。

“嗬嗬。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寶音看著她笑道,“你是想說,看它的下巴底下,多麼像埃及法老雕像下巴底下垂下的那個怪異的東西。是的,這個就是胡須。我也研究過,鎮墓獸確實和埃及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就像那個獅身人麵像,它的象征意義與眼前這個鎮墓獸多麼相像,還有蒙古的獨木棺材,與法老的棺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外表看來它們都是由一塊整體的東西鑿空的,蒙古的是木棺,而法老的是石棺,裏麵安置著亡者的屍體。在我的研究中發現,蒙元文化確實包含著很多埃及文化元素,具體是什麼原因,我也說不清,等我以後再努力破解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