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河的主流河床大約有40米深,在這40米深的水域裏,大概生活著19種魚。有意思的是,在40米深的水域裏,這19種魚隻是分別生活在屬於它們自己的層次裏。如果把這40米深的水域冷凍成大冰塊,再用刀子切開,人們會發現,每種魚的生活空間,隻是在上下兩三米的水域內。而每個層次中差不多也隻生活著一種魚。
人們一般都認為魚在水中是最自由的,根本沒有界限,它們可以上下遊動,橫豎穿行,我們所想象的魚,大概就是這樣子的。但事實上卻不是。魚們給自己規定了層次,隻生活在屬於自己的層次裏。
對於亞馬孫河中的魚來說,層次的分明給它們帶來了生活的保障,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在六月的雨季,或在十一月的幹旱季節,河水不是猛漲,就是迅速下降。40米的水域不是上漲到50米,就是銳減到十幾米。水中的魚們也就被壓縮到了另一個層次中。魚們生活在那個原有層次,往往就被擠壓打亂了。魚們會因為氣壓、水壓以及氧氣的變化而不適,甚至死亡。
有些魚為了生存,不得不先與其他層次的魚們廝殺,爭奪水域。即便占領了這個層次,也還要習慣新層次裏的種種變化,總之,生存得相當不易。
秋天的亞馬孫河,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魚漂浮在水麵上,其原因就是無法適應變化了的層次。無論是處在上層的魚跑到了下麵,還是下層的魚跑到了上麵,層次的改變,都將使它們經曆一場生死的考驗。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生活環境的層次上的變化,是魚們在一生中所麵臨的最殘酷的生存考驗。很多魚都無法越過這一關,諸多的不適應使它們丟掉了性命。
進而說到人,作為有思想的人,層次上的變化,比魚們其實更慘烈。盡管人與魚不同,但人在意識上,不斷地向上追求層次,給人帶來的挫折與艱辛,不僅會導致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還會給生理上帶來諸多的變化,如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病……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轉換層次的過程,比水中的魚要複雜得多,每一次的轉換都是一次痛苦的過程。人生中的所謂挫折與失敗,往往都是層次上的某種變革。
英國的研究者早就發現,人生的層次可以分得很細,也很複雜,無論是往上的層次,還是往下的層次,都很像水中的魚,隻要是從一個層麵轉換到另一個層麵,無論是上下,人們的內心都要經曆一次動蕩和洗禮。盡管人生的層麵通常不像水中的魚那樣清晰,但給人帶來的心理衝突卻是劇烈的。
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不管怎麼複雜多變,其核心,都是層次上的變化。生活的種種問題,也都可以用心理、意識的層麵來劃分。這一點,與水中的魚們沒有兩樣。人無論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其中的轉變,都要比水中的魚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不能適應的,正是因為心理層次上的變化太多、太快、太迅猛,這對人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魚在被動的層次中,會因為水壓和氣壓等各種變化而不適。而人在轉換層次上,同樣麵臨著種種危機和挑戰。一個人是否能接受從高層次跌入低層次的挫折,是否能承受從低層次升入高層次的壓力,其實都是一個問題。
從這個道理上看,守住自己現有的生活層麵,便會得到相對穩定的生活,人生也會相對的平靜。而爭取更高層次的地位,便會給自己事業諸多不安定因素,動蕩在所難免。
有意思的是,沒有思想的魚,卻知道守在自己熟悉的層次裏是一種快活,而人卻永遠不會滿足固有的層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說明了人的一生是必然要經受挫折的一生。
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