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該如何說起呢?

早在2015年的冬天,我就一直想寫一本書或者說是寫一個故事,一個青春的故事。剛開始構思的那段日子,我遲遲未動筆。我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明智或者說是否有人理解或者讚同。那會我剛入學,學業和生活都不是非常穩定,那個時候我連個電腦都沒有,想寫文章都是手寫,也就是這樣吧,我自有了這個念頭後停了很久很久。是這樣的,我很早就和我的朋友們說過我的想法了,因為我是學校住宿生,我一有靈感就會和他們分享,商議。當然了,他們也很支持我。但是我一直未動筆,原因我先前也說過,我的朋友們有時想起來會問我小說的進展如何了,我總是很不好意思說,還在尋找素材,其實我沒有,我深知這條路很難走且很漫長。很久很久以前,應該是我初中時期吧,我的一位語文老師和我說過,創作是一件孤單的事情,你必須放棄一些東西來做某些事,這個過程,你會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你選擇了一條路,你注定會孤單。以前我一直沒把這句話當一回事,現在我打算寫故事了才想起恩師的這句話,我甚是慚愧。

其實說到青春的故事,就現在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哪個人沒有精彩且動人的故事,就戀愛的故事吧,拍個電影都可以,說不定還能搬上熒幕呢。我是說真的,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部電影,一本小說。不可否認,很多人的故事都搬到了熒幕上了,在此之前,他們都是普通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具體出自哪裏,我是真的忘了,大致意思是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你的故事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大家,說不定還可以成為一個時代的。

說到這,也是時候說說我即將給大家帶來的故事了。

我曾是工科生,當初選專業的時候,我選擇了工科。但是我不喜歡單調,枯燥的工科生生活,在空閑時間,我會到處跑去逛逛,至興之時我還會寫點文章,寫寫詩歌,實不相瞞,我在健身房健身的時候,看著滿屋的肌肉男都有種寫文章的衝動,我還和我家人開玩笑道,我在健身房看大家鍛煉有種“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感覺每個人都是即將披堅執銳,玩槍跨馬的大將。就好像主帥令旗一動,諸將士可以衝鋒殺陣。

相比各種程序,各種電路我還是比較喜歡文字,詩歌。我給自己定了個有意思的目標,比如每周看兩到三部電影,無論好壞,都要看,這個習慣維持到現在。那會,我剛過17歲生日,也許每個這個年紀的少男少女都會喜歡看青春校園類的影片,我也不例外,我時常還會被裏麵的內容感動到。我還會為那女主角感到可惜。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這類電影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點,每部作品都是圍繞著高中生,大學生。故事的主角們都是十七八九歲。我時常想,並不是十七八歲的人都在高中,說到青春類故事總會聯想到高中,大學。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十七八歲的人都在高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在大學。那麼同樣並不是所有人的17歲都有浪漫的愛情故事,不是所有人的17歲都有令人窒息,催人拚搏的高考,並不是所有人的17歲都是陽光,浪漫的。

先前,我在上文中有說到,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其實我說的不完整,我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現實中,我們不可能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我們要走出去,要到更曠闊的天地去探索。慢慢的,我們也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主角光環,沒有公主生活,王子顏值,土豪氣質,王牌技能。說到這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想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了,一個沒有主角光環的故事。

其實我在想,部分讀者也許知道了我想寫誰的故事了吧。

他們,十七八歲。

他們,不是高中生。

他們

中職生。

曾幾何時,中職的孩子們成了大家口中的“壞孩子”“社會青年”。去年過年的時候,我隨父母去我母親的一個朋友家做客,那位阿姨的兒子初三,我們坐在客廳和阿姨聊天,我看到那個小弟弟在房中寫作業,後來阿姨領我進房間,讓小弟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我看到外麵下著大雪,很多孩子成群結隊的在街上玩,而他在家裏一遍又一遍的做著數學題,我問他,為什麼不出去玩玩,咱們南方人看雪的機會可是少之又少,錯過這場雪,下次還不知道要到何時。小弟弟回答道,還有4個多月便是中考了,他要考個好高中,這樣他才能考個好大學,以後才會有出路。他不想去中專,我剛想辯解,他又說道,他們班幾個人總和職校的人出去玩,成績很不好,以後也去職校讀了,老師叫他們離這些孩子遠一點。我聽完,半句未言,我知道,我所說的都是徒勞。我在房間沒呆多久,給他講解了幾道題便離開了。

這些年,人們開始淡忘中職生,對於中職生,人們總是不屑於一提,我有一個叔叔,他的兒子比我大,我叫他哥哥,當年他初中成績不好,畢業後在市郊的一所職高讀書,具體讀哪一個學校我忘了,應該不是太有名。上街碰到熟人都不敢說自己是哪個學校,我至今無法忘記那個暑假,那個哥哥的眼神,他不再願意和家人上街,如今,我和他也有四五年不聯係了,但願他現在過得好。

說這麼多,我是想告訴大家,17歲的學生們,不止是高中生,還有中職生,他們也有著美麗的青春年華,他們的青春也許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也許沒有壯誌淩雲的高考誓師大會,也許沒有高考前夕的眾誌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