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講"瀟灑"林語堂在《文飯小品》月刊創刊號(一九三五年二月)發表的《說瀟灑》一文中說:"人品與文學同是一種道理。講瀟灑,就是講骨氣,講性靈,講才華。"(4)廣東軍閥陳濟棠於一九三三年間通令全省學校恢複讀經,燕塘軍事政治學校首先實行;後來又成立經書編審委員會,編成中小學讀本。小學的《經訓讀本》共二冊,廣東省政府教育廳編輯,一九三四年九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供五、六年級之用。這裏所引的《讀本》中的課文,"身體發膚"等句,見《孝經開宗明義章》;"天之所生"等句,見《禮記祭義》。
(5)《一十宣言》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十日王新命、何炳鬆等十教授所發表的"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其中說:"在文化的領域中,我們看不見現在的中國了。。。。。。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征,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李季穀(1895-1968),即李宗武,浙江紹興人。(6)這是林語堂在暨南大學的講演《做文與做人》中的話,見《芒種》半月刊創刊號所載曹聚仁的《我和林語堂先生往還的終始》一文。按這篇講稿曾發表於《論語》半月刊第五十七期(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但其中並無這裏所引的話。《芒種》,刊載雜文、小品文的半月刊,徐懋庸、曹聚仁主編,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創刊,同年十月終刊。
漫畫而又漫畫
德國現代的畫家格羅斯(GeorgeGrosz)(2),中國已經紹介過好幾回,總可以不算陌生人了。從有一方說,他也可以算是漫畫家;那些作品,大抵是白地黑線的。
他在中國的遭遇,還算好,翻印的畫雖然製版術太壞了,或者被縮小,黑線白地卻究竟還是黑線白地。不料中國"文藝"家的腦子今年反常了,在掛著"文藝"招牌的雜誌(3)上紹介格羅斯的黑白畫,線條都變了雪白;地子呢,有藍有紅,真是五顏六色,好看得很。
自然,我們看石刻的拓本,大抵是黑地白字的。但翻印的繪畫,卻還沒有見過將青綠山水變作紅黃山水,水墨龍化為水粉龍的大改造。有之,是始於二十世紀過了三十五年的上海的"文藝"家。我才知道畫家作畫時候的調色,配色之類,都是多事。一經中國"文藝"家的手,全無問題,--嗡,嗡,隨隨便便。
這些翻印的格羅斯的畫是有價值的,是漫畫而又漫畫。二月二十八日。
注釋:(1)本篇最初印入《小品文和漫畫》一書,署名且介。
(2)格羅斯(1893-1959)德國畫家、裝幀設計家,後移居美國。一九二九年上海春潮書局出版許霞(許廣平)翻譯、魯迅校訂的匈牙利童話《小彼得》,收有格羅斯作的插圖六幅,魯迅並在序文中作了介紹(參看《三閑集〈小彼得〉譯本序》)。一九三二年在上海舉行的"德國版畫展覽會"中,曾展出他作的《席勒劇本〈強盜〉警句圖》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