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論毛筆之類(1)(2 / 2)

我們如果到《莊子》裏去找詞彙,大概又可以遇著兩句寶貝的教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1),記住了來作危急之際的護身符,似乎也不失為漂亮。然而這是隻可暫時口說,難以永遠實行的。喜歡引用這種格言的人,那精神的相距之遠,更甚於叭兒之與老聃(12),這裏不必說它了。就是莊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裏,曆舉了別人的缺失,以他的"無是非"輕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嗎?(13)要不然,一部《莊子》,隻要"今天天氣哈哈哈。。。。。。"七個字就寫完了。

但我們現在所處的並非漢魏之際,也不必恰如那時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長,相輕所短"。凡批評家的對於文人,或文人們的互相評論,各各"指其所短,揚其所長"固可,即"掩其所短,稱其所長"亦無不可。然而那一麵一定得有"所長",這一麵一定得有明確的是非,有熱烈的好惡。假使被今年新出的"文人相輕"這一個模模胡胡的惡名所嚇昏,對於充風流的富兒,裝古雅的惡少,銷淫書的癟三,無不"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說或不屑說,那麼,這是怎樣的批評家或文人呢?--他先就非被"輕"不可的!

四月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學》月刊第四卷第五號"文學論壇"欄,署名隼。

(2)"文人無行"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大晚報》副刊《辣椒與橄欖》上刊有若穀的《惡癖》一文,文中把一些作家生活上的某些癖習都說成是"惡癖",是"文人無行"的表現。參看《偽自由書文人無文》及其備考。

(3)"京派和海派"參看《花邊文學"京派"與"海派"》和本書《"京派"和"海派"》及其注(2)。

(4)"文人相輕"一九三五年一月《論語》第五十七期刊載林語堂的《做文與做人》一文,把文藝界的論爭都說成是"文人相輕"。文中說:"文人好相輕,與女子互相評頭品足相同。。。。。。於是白話派罵文言派,文言派罵白話派,民族文學派罵普羅,普羅罵第三種人,大家爭營對壘,成群結黨,一槍一矛,街頭巷尾,報上屁股,互相臭罵。。。。。。原其心理,都是大家要取媚於世。"(5)"真理哭了"此語出處未詳。

(6)"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語見朱熹《中庸》第十三章注文。

(7)到《文選》裏去找詞彙施蟄存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八日《申報自由談》發表的《〈莊子〉與〈文選〉》一文中說,他所以推薦這兩部書,是因為"從這兩部書中可以參悟一點做文章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擴大一點字彙。"(8)曹聚仁參看本卷第79頁注(2)。這裏提到他的文章,題目是《論"文人相輕"》,其中曾引用曹丕《典論論文》中的話。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廢漢獻帝而自立為帝,即魏文帝。他愛好文學,除詩作外,兼擅批評,所著《典論》五卷,已佚,其中《論文》一篇,收於《文選》卷五十二。

(9)施蟄存參看本卷第4頁注(3)。一九三三年他在《大晚報》上向青年推薦《莊子》與《文選》,並說他正在讀佛經,受到魯迅批評。他在一些答辯文章中,說魯迅也曾捐資重刻《百喻經》,"玩木刻,考究版本,以駢體文為白話書信作序"等。暗指魯迅"自己也是這樣的"。參看《準風月談》中《"感舊"以後(上)》、《撲空》、《答"兼示"》等文所附施蟄存各文。

(10)魏金枝參看本卷第264頁注(72)。他在《文飯小品》第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發表的《再說"賣文"》中說,在一次宴會上,茅盾"問我為什麼到教會學校去教書。語意之間,似乎頗為不屑","但日子過得不多,茅盾的一個親戚,想到我在教書的教會學校裏來找事做了"。

(1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語見《莊子齊物論》。在關於《莊子》與《文選》的論爭中,施蟄存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申報自由談》發表《致黎烈文先生書》,聲稱"我不想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漩渦,所以我不再說什麼話了",並在最後說"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唯無是非觀,庶幾免是非"。

(12)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13)《莊子天下篇》說:"墨翟、禽滑厘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又說:"宋鈃、尹文。。。。。。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又說:"彭蒙之師。。。。。。所言之韙(是),不免於非。"論新文字漢字拉丁化(2)的方法一出世,方塊字係的簡筆字和注音字母(3),都賽下去了,還在競爭的隻有羅馬字拚音(4)。這拚法的保守者用來打擊拉丁化字的最大的理由,是說它方法太簡單,有許多字很不容易分別。

這確是一個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