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論文人相輕\(3)(3 / 3)

(12)《青史子》周青史子著,《漢書藝文誌》著錄五十七篇,《隋書經籍誌》中已無此書。《語林》,東晉裴啟著,《隋書經籍誌》子部類附注:"《語林》十卷,東晉處士裴啟撰,亡。"這兩種書魯迅《古鉤沉》中各有輯本。

(13)關於裴啟《語林》記謝安語不實一事見《世說新語輕詆》:"庾道季(和)詫謝公(安)曰:’裴郎(啟)雲,謝安謂裴郎乃可不惡,何得為複飲酒?裴郎又雲,謝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俊逸。’謝公雲:’都無此二語,裴自為此解耳。’庾意甚不以為好。因陳東亭(王癲)《經酒壚下賦》,讀畢都不下賞裁,直雲:’君乃複作裴氏學。’於此《語林》遂廢。今時有者,皆是先寫,無複謝語。"(14)阮籍參看本卷第173頁注(4)。《大人先生傳》見於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四十六。陶潛,參看本卷第173頁注(5)。《桃花源記》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詩《桃花源詩並記》的前記部分。

(15)嵇康(223-262)字叔夜,譙國鑟e(今安徽宿縣)人,國魏詩人。他的《聖賢高士傳讚》一書,據其兄嵇喜所作《嵇康傳》說:"撰錄上古以來聖賢隱逸遁心遺名者,集為傳讚,自混沌至於管寧,凡百一十有九人。"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都有此書輯本。

(16)葛洪(約283-363)字稚川,東晉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好神仙導養及煉丹之術,著有《抱樸子》等。《神仙傳》,十卷,記古代傳說中八十四個神仙的故事。

(17)李公佐(約770-約850)字顓蒙,隴西(今甘肅東南)人,唐代家。《南柯太守傳》是他所作的傳奇,篇末有"前華州參軍李肇"的讚四句。李肇,唐文學家。唐憲宗時任左司郎中,翰林學士。著有《翰林誌》、《唐國史補》等。

(18)陳鴻字大亮,唐德宗時人,家。《長恨傳》是他所作的傳奇,篇末說:"樂天因為《長恨歌》。。。。。。歌既成,使鴻傳焉。"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

(19)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內(今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傳》是他所作傳奇,其中說:"河南元稹亦續生(張生)《會真詩》三十韻。"結末又說:"貞元歲九月,執事李公垂宿於予靖安裏第,語及於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歌》以傳之。崔氏小名,公垂以命篇。"李公垂(772-846),名紳,無錫(今屬江蘇)人,唐代詩人。

(20)《漢書藝文誌》《漢書》,東漢班固等撰,其中《藝文誌》一卷,是古代到漢代的書籍的目錄。它在"十五家"的篇目之後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閭裏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隋書經籍誌》也在子部類的篇目之後說:"者,街談巷語之說也。《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於芻蕘。""詢於芻蕘"一語,見於《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芻蕘,即砍柴的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向民間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