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社區舞蹈:一種可能的建構模式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英國社區舞蹈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界定,社區舞蹈是一個曆史性生成的概念。從廣義上講,社區舞蹈可以包括所有在社區範疇內發生的舞蹈活動。其中,有自發的舞蹈健身活動、舞蹈娛樂活動,也有職業舞蹈家為社區民眾創造的舞蹈、關於社區生活的舞蹈,以及舞蹈藝術家、特別是教育型舞蹈藝術家與社區共同發起並完成的社區舞蹈作品(含劇目和活動項目等)。而狹義的社區舞蹈專指藝術家與社區共同創造的舞蹈,其宗旨是推動全體民眾享有舞蹈、創造性自我表達、學習並創造新知、建立自我文化認同和對其他文化的理解。
對照我國相關領域的通用概念“群眾舞蹈”,我們不難發現,這個“社區舞蹈”創造性地整合了諸多相關概念,而成為一個全麵關照當下舞蹈現實,並且致力於讓舞蹈發揮更大社會功效的“新概念”。據2006年英國社區舞蹈基金會的年度報告,“社區舞蹈”這個概念的創新價值至少包括如下幾個層麵的含義:
1.社區舞蹈作品包括現場表演劇目或概念性舞蹈活動項目兩種,其本質特點為“社區舞蹈是共同創作而非個體創作的產物”。
2.社區舞蹈秉承與劇場舞蹈不同的評價機製,強調社區舞蹈的價值在於過程而非結果。
3.社區舞蹈的美學理念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倡導一種“可接近的美學”(an aesthetic of access),強調社區舞蹈的內容、美的形態及快感的本質、欣賞方法都與劇場舞蹈有著本質的區別。
4.社區舞蹈的審美經驗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它開啟了“表演快感”的另一種路徑,強調把創造性經驗帶進社區。
5.職業化社區舞蹈藝術家的誕生,解構了職業舞蹈和業餘舞蹈的傳統邊界。
6.社區舞蹈的創意實踐,有助於實現舞蹈社會效益最大化。它發揮作用的方式類似舞蹈醫療但又大於舞蹈醫療,因為它不僅醫治個人傷痛,而且能醫“社會傷口”。
綜上所述,在國際化、城市化大背景下,“社區舞蹈”新概念的譯介或許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考路徑。
因此,麵對群眾舞蹈和專業舞蹈在北京城鎮街區的空間並置現狀,特別是局部地區的實質性雜糅互動趨勢,筆者希望創造性地引入“社區舞蹈”概念,借用其特有的操作、評價機製,在我國現有相關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公共藝術創造和城市文化創新層麵上的公共舞蹈創新實踐對策。日前,筆者帶領師生團隊正在和紫竹院街道、中關村街道以及中國美術館等機構聯合策劃一場題為“築夢人人舞”全民舞蹈日活動,希望借此可以探討“創意導入”、“參與性創造”等全新的社區舞蹈實踐方式,以期最終為我國公共舞蹈的創新機製找到一種可能的建構路徑。
張朝霞
南開大學外文係文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係創始人、係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專業主攻方向為:文藝學、文化產業及藝術管理研究、新媒體藝術研究。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市舞蹈家協會會刊執行副主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人》雜誌執行主編。著有《新媒體舞蹈藝術》、《中國舞蹈創意產業調查報告》、《舞蹈管理:現狀與趨勢》、《當代藝術管理前沿論叢》等教材、專著及譯著七部,主持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十餘個。2012年北京市科技創新平台舞蹈傳播平台負責人;2009年度北京市人才強教深化計劃“學術創新人才”項目負責人。在核心期刊發表《以“新中國”的名義: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係的生成機製研究》、《新媒體舞蹈創意實踐的類型學分析》等學術論文20餘篇,並多次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策劃、創編、製作多媒體舞蹈詩《舞者》、多媒體舞劇《逆光@青春》、多媒體舞劇《還魂記》等多部作品。主持承辦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第四屆年會、北京舞蹈學院演出季及學院獎等活動。
【注釋】
[1]1953年,隨著我國群文係統的發展,包括群眾舞蹈在內的群眾文化藝術成為我國公眾參與性文化活動的主要類型。而次年,北京舞蹈學院的建立,標誌著我國專業舞蹈藝術的諸多範式即將在國家級研發平台上得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