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1 / 1)

下邊又說,“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什麼是道呢?有天道,有人道。我們在學《莊子》的過程中,大家對此一定要有個深切的感覺——在道家學說裏,把“天”和“人”這兩點是分得很清楚的,要“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什麼是“天之所為”?什麼是“人之所為”?“天之所為”就是天道,就是自然的運行;“人之所為”就是人道,就是社會的運行。好像是各行其道,但是“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這裏又有交彙之處,我們又如何認識它呢?這在《大宗師》裏講得很細了,這裏就不重複了。

什麼是“天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首先就是一個“無為”,而且是“無為而尊。”最最高明、最最尊貴的就是無為,無為就是天道,無為就是逍遙,無為就是自在。什麼叫無為?天道在內還是在外?如果在外,我們就不要去學了,永遠得不到。就像銀行裏的人民幣,我們怎麼可能把手伸到取款機裏,直接把鈔票拿出來?怎麼可能到金庫裏去,隨便把金子揣到自己的口袋裏?如果認為無為是自己的,這個天道也是自己內在的,就像銀行裏的錢,我有我的存款折子,我有自己的信用卡,我一刷,錢就出來了。金庫裏有我的鑰匙,有我的密碼,我一去,就能打開。你要把外在的東西看成是內在的,因為它本來就是內在的。所以這個天道呢,是“無為而尊”,我們自身本具,這個“本具”在哪裏?那就隻有悟道後才能知道。

反過來說,“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人道的確很累人。不管是天子也好,諸侯也好,老百姓也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現在各行各業的人都喊累,我們太極拳老師也是很累,一個星期沒有兩天能夠空下來,天天晚上都要去教拳,教得如意嗎?有些人能堅持,有些人又不能堅持。看到人來得齊,心裏就很高興;看到人來得不齊,心裏就不歡喜。天氣好就高興,天氣不好就不歡喜。你說累不累人呢?肯定累。哪個不累呢?我幾次請某學員到書院來坐一坐,他都說:“忙呀,北京忙了,又在成都忙。”我也累,這幾天校書稿,累得死去活來的,還是累。這就是人道,你不得不為,你要混飯吃,要守個攤攤,有這個責任,還要講義。所以也該累,要無怨無悔地去累。名利上的事情,誰能無怨無悔呢?以上就是人道,人一輩子不這樣走,怎麼行呢?

“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現在天道和人道越隔越遠,特別是西方這套理念出來以後,大家都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大家都搞競爭,到哪裏去找和諧呢?你離開了和諧,天道與人道就越走越遠。現在城鄉一體化改造,我們從成都到溫江,一路上已看不到農田了,好在溫江是以綠色產業為主,搞園林的公司很多。如果到了成都北邊的彭州那裏去看,到處都是廠,一會兒是青黴素廠,一會兒又是造紙廠,最大的是煉油廠。這樣一建設,就和自然隔得很遠了。所以“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我們天天住在水泥房子裏,電視、電話、手機、汽車,離自然遠不遠呢?遠。我現在覺得自己的腳都不是自己的了,爬青城山都覺得腿軟,以後連六樓都上不去,人也就完了。

所以“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警惕性,怎樣使人道合於天道?我們作為人,一定要認真去感覺這個事情,如果我們不認真去感覺這個事情,那麼我們在人道上越走越遠,與天道也會越隔越遙遠,讓人的社會性壓倒了自然性,或扼殺了自然性,那麼我們也就劃句號了,也就無言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