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社會型公共關係專題活動(3 / 3)

競賽活動是社會組織利用比賽的形式組織各類公眾所開展的一種公共關係專題活動。競賽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如知識競賽、體育賽事、娛樂節目競技、服務競賽、競選活動等。競賽活動是我國人民喜歡聽、樂意看的一種社會文化娛樂活動,加之其開展形式生動活潑、組織方法靈活多樣、傳播方式又多為電視、報紙等大眾媒介傳播方式,因而在豐富廣大公眾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兼備了“活廣告”的重要性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協調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係,以及樹立組織良好形象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

(一)競賽的籌備工作

舉辦競賽活動,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投入是在籌劃準備階段。諸如競賽的策劃布置、題庫的設計建立、參賽人員的複習準備、競賽器具的購置、賽場的布置安裝、對各環節的督促檢驗等一係列工作,都是在此期間進行和完成的。無論哪一環節出現疏漏偏差,都會給正式競賽留下障礙和隱患。因此,必須加強籌備階段的組織領導工作,周密細致地進行策劃準備,杜絕任何疏忽和漏洞。

1.確定競賽主題。社會組織利用競賽開展公共專題活動,首先是要挑選適宜的主題,也就是說圍繞什麼內容展開競賽活動。一般說來,競賽活動的內容要具有智慧性,給人以啟迪,內涵寬廣豐富,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要富有趣味性,能夠引人入勝,使群眾自發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中,對活動喜聞樂見,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要大眾化,所選題目難度適中,盡量不要超出所劃範圍。

2.擬定競賽題目。組織專家設計競賽試題,題型豐富多彩,靈活多變,有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判斷題、計算題等。還包括音樂題、圖像題、情景題等方法手段。競賽活動不等同於升學考試,因此應特別重視出題方法的科學性,善於發現所選範圍內知識的內在聯係,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擬定題目,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善於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知識智能化。

3.發布通知,進行動員。確定了競賽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實施方案後,就必須盡快地通知各單位召開動員大會並下發比賽通知,傳達本次活動的指導思想和舉辦的目的,宣讀比賽的規則方法、形式、內容等,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賽事,通知至少要提前兩個月下發,以使各社會組織有充裕的時間做準備工作。

4.競賽設備的準備。競賽活動的設備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固定設施,如舉辦體育比賽時的遊泳館、鞍馬、高低杠、體育館等,舉辦知識競賽時的搶答器、麥克風、桌椅等;第二,消耗型用品,如頒發的獎品、紀念品、答題用的紙張和筆、比賽時提供的服裝和飲用水等;第三,暫時性設施,如新聞媒體的實況錄像、電視機、圖板、小黑板等臨時調用工具。這些設備都應在競賽前準備到位。

5.確定競賽規則。競賽規則是組織部門製定出來供所有參賽單位共同遵守的製度或章程,是活動順利進行所依據的原則。明確競賽規則最重要的是使各個參賽者機會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防止出現規則上的漏洞造成偏袒某一方的局麵。競賽的組別編製一般是由抽簽決定的,一旦規則上的漏洞被“鑽空子”,不利於賽事的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妨礙活動的順利進行。

6.布置競賽場地。競賽場地應當提前布置,保證器械的性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如答題顯示板、計時器、功放設備的狀況。競賽場地應給人一種典雅大方、精神振作、激勵人奮勇前進的感覺,還可懸掛本次活動的會徽、橫幅標語、擺設花卉盆景等裝飾物。

(二)競賽活動的實施

1.確定獎勵的方式和獎金的數額。競賽活動是通過比賽加獎勵的方式來吸引公眾參與的。一般競賽獎勵辦法:凡參加決賽的各隊均受到獎勵,並按一至若幹不等的分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若幹名。獲獎隊均獲得獎狀、證書或獎金、獎品等。

2.競賽活動的評委會由專業的人士組成,以處理比賽過程中出現的棘手問題。

3.做好宣傳工作。宣傳工作由大會宣傳組負責聯係新聞媒體或協商具體事宜。要求及時了解競賽活動的實施情況,並利用有關報刊等新聞傳播媒介進行報道。

(三)競賽活動的注意事項

1.賽前應做好檢查工作,為保證賽事的正常進行,賽前的檢驗督察工作是有必要的。包括對參賽者的檢驗,如對參賽內容的準備情況和臨賽前的心理素質準備不足的地方;對場地器材的檢驗,包括賽場的布置是否得當、器材用具是否齊備完好,各類人員及器具的位置調度布局是否適宜等。

2.競賽活動結束後,應對評委組成員、參賽選手和觀眾表示謝意,或是贈送特殊價值意義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