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傳播,是指以電波的形式傳輸信息的一種傳播方式。電子媒介的使用,使得人類社會的傳播活動進入了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是人類傳播史上的又一次大變革。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傳播方式,不僅突破了口頭傳播和文字傳播的空間距離和速度限製,而且實現了聲音和圖像的遠距離傳播。
一、廣播
192 0年11 月2 日,第一家廣播電台正式申請注冊並取得營業執照,在美國匹茲堡開始播音。這家電台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家廣播電台,標誌著真正廣播事業的興起。各個國家和地區陸續都開辦了自己的廣播電台。我國境內的第一家廣播電台是1 923 年由美國人在上海創辦的,1 926 年在哈爾濱,我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廣播電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播發展成為人們獲取新聞和娛樂的主要媒介,進入了黃金時期。以美國為例,當時在美國有將近五億台收音機,並且每天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時間超過三個小時。一般家庭至少有五台收音機。幾乎80%的美國公民每天都收聽無線電廣播。
隨著電視和有線電視的出現,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無線電廣播經曆了一段衰敗的時期,被認為會被淘汰而逐漸消失,成為傳媒界沒落的貴族。但是由於它的特性和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在我們當今的公共信息係統中卻正在作為一個很有用和很普及的角色,同報紙、雜誌、電視、互聯網等傳播方式一起成為當今幾種主要傳媒之一。其特點在於:
(一)具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廣播是最適合國際交流和對外宣傳的手段之一。電波不受國界限製,許多國家把國際廣播作為對外宣傳本國政治、經濟、外交和樹立本國形象的主要手段。由於短波傳播的距離遠,國際廣播主要使用短波進行。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日本、朝鮮等國家都建有發射功率強大的對外廣播電台,每天都通過衛星,使用多種語言對世界各地廣播。
當今,廣播不僅是一個被重視的政治力量,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個政治交流平台。在確定公共議程方麵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喬· 克萊因在 枟紐約雜誌枠 中寫道,是廣播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扼殺了一個建議中的國會增稅的方案。
(二)具有接近性和親切感
無線電廣播雖然是一個在交談的基礎上興旺起來的大眾傳播媒介,卻具有進行直接、個人接觸的特性。在大多數情況下,廣播運用口頭語言來傳達訊息,廣播先驅者阿瑟· 戈弗雷在描述他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時,明確指出了廣播的這一親近特性:躺在醫院病床上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時候,我第一次認識到了這個媒介確實是多麼親近而絕大多數講演者又是多麼荒唐和無效,他們不是在說,而是在讀,因此不能使任何人信服,我下定了決心,我要做完全不同的事情,當我麵對話筒的時候,我心裏隻有一個人在聽我說,並且,我就給那一個人說。(美 Scott M。Cutlip Allen H。Center Glen M。 Broom 著,明安香譯。公共關係教程 2000 年版)廣播節目這種特點,使聽眾產生較強的參與感。比如知識競賽、音樂點播、遊戲娛樂節目等,通常會吸引一大批特定聽眾群。他們通過電話等途徑積極參與歌曲點播和其他遊戲類節目,置身其中,無形中就拉近了傳播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
(三)使用方便,收聽不受限製
晶體管的發明和使用使收音機可以做得很輕薄,便於隨身攜帶,隨時利用。而且,收聽廣播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人們可以一邊聽廣播一邊從事其他活動,這是其他傳播媒介無法做到的。
廣播是聽眾媒介,收聽不受文化程度的限製。隻要聽覺正常,懂得廣播所使用的語言,都能明白廣播內容。收音機售價也相對低廉,因此,廣播是最容易普及、最大眾化的傳播媒介。在交通不便的山村、山區和落後地區,廣播往往是傳遞新聞信息、文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
(四)傳播迅速,時效性強
由於廣播通過電波傳遞信號,節目製作簡單,信息傳輸快,非常適合於流動中的人們,不像報紙那樣有排版、印刷、發行等環節,也不需要電視的攝像機、攝影師等其他設備和輔助人員。因此,互聯網出現之前,廣播的時效性在所有大眾傳播媒介中最強。
例如,在安德魯颶風的餘波中,那麼多公民失去了房子、電話、電線和書,無線電廣播變成了佛羅裏達南海灣市民進行傳播的主要媒介。沒有任何別的媒介能夠有這麼強的機動性能。
當然廣播也有它的局限性。
廣播通過聲音傳遞信息,因此,它所傳播的內容轉瞬即逝,聽不清楚或沒聽懂的地方很難補救。廣播的內容不便於保存、研究和分析。許多生僻的字詞或大量的數字,內容不容易被聽眾理解和接受,有可能產生歧義。
廣播的選擇餘地小,受時間限製,隻有在電台播音時才能聽到。廣播節目一般按固定時間和順序播送,要想收聽某個節目必須按時打開收音機。聽眾在選擇節目時受到一定限製。
廣播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進傳播手段,提高傳播質量。目前,以傳播多媒體信息為主的數字音頻廣播(DAB)業已出台,使廣播的傳播手段上了一個新台階。
收聽網絡廣播使用的軟件 Real Audio 和支持網絡瀏覽器 Real唱Player的研製成功,網上速率的實時音頻、視頻多媒體廣播已開始起步。
廣播電台進入互聯網後可以提供文字稿,彌補聲音轉瞬即逝的弱點,使受眾可以像讀書看報一樣,儲存和保留信息,反複研讀文章內容。
公共關係工作者撰寫廣播稿件,應多注意新聞的時效性,避免用長稿、過多的數字、地址等不容易理解的符號。注意對象性,了解宣傳對象的特點,比如野外工作人員,出租車司機等,就要首先考慮使用廣播作為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