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民意測驗,了解公眾態度的變化
檢測評價是公關工作程序的第四步,主要是通過輿論調查和民意測驗,用“形象地位圖”檢查本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了多少,用“形象內容間隔圖”檢查組織的實際形象與自我期望形象之間的形象間隔縮小了多少。
輿論和態度調查包括許多方麵。如:
1.斷麵調查———將社會作為一個橫斷麵作廣泛的調查,以尋找各類公眾對組織的不同意見和評價。
2.分組調查———直接向特定的一類對象(如顧客)調查某一方麵的意見和態度。
3.專題調查———就組織形象的某一特定要素調查各方麵的意見和想法。
4.趨勢調查———調查分析輿論和公眾態度變化發展的趨勢,據此作出預測。
5.動機調查———對公眾態度作心理分析,找出影響公眾態度的內在動機等等。
輿論和公眾態度的調查側重於非數量化的心理方麵。比如要了解組織的形象對公眾的吸引程度,一是檢測公眾對組織的“注意”程度;二是檢測公眾對組織的“興趣”程度;三是檢測公眾對組織的“記憶”程度;四是檢測公眾對組織的“信任”程度;五是檢測公眾對組織的“行動”程度。“注意”是認識的開始,是最基本的方麵。通過“注意”引起“興趣”,說明組織形象有了初步的吸引力,由於感興趣增強了“記憶”,表明組織的形象已在公眾心目中樹立起來,由於記憶進一步導致“信任”,乃至產生“行動”,說明組織的形象及其公共關係狀態良好。
二、進行重點調查,了解意見領袖的態度
重點調查是指在一般調查的基礎上,尋找若幹對公眾意見和態度有較大影響的人物進行深入調查,進而分析他們的態度形勢,對公關工作成效的檢測評價有重要作用。
具體做法是:
(一)對“意見領袖”的辨認
社會學家所講的意見領袖,一般是指團體中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們不一定是領導,也不一定比同伴更有地位,但因消息靈通、足智多謀或有非凡膽識和優良品質,或因不尋常的經曆贏得同伴的信任,逐漸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在社會上“意見領袖”往往是那些群眾團體的負責人、報刊主編、評論家、專家學者、教育家等社會知名人士。他們學識淵博、富有見解,因而其意見往往能獲得公眾的信任和尊重,公共關係的重點調查,主要是以他們為對象進行的。
(二)對“意見領袖”的調查訪問
對“意見領袖”的調查訪問,類似記者采訪。一般不使用問卷,也不受問題限製。公關人員按照事先準備的調查提綱與他們進行交談,以求獲得公眾態度形成的廣泛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