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每一次說“再見”,都是一種成長(1 / 2)

我的閨密姝兒告訴我,她覺得越長大,生活就越不真實。而她隻想認識真實的人,那些不需要隱藏,不需要戴著麵具說話的朋友。

姝兒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工作壓力超乎尋常的大,她時常覺得很累。整個部門上上下下都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不苟言笑。所以,她格外喜歡部門那位比自己小一歲的女孩丹妮,姝兒渴望與丹妮成為朋友,與她分享生活中一切有趣的事情。

姝兒的熱情點火就著,什麼都願意拿出來與丹妮分享,同時,她也期待得到與自己的熱情度相等的回應。丹妮卻不這樣認為,她做事向來小心翼翼,她喜歡把自己的一切都隱藏起來。

姝兒會經常邀請丹妮一起吃飯、喝咖啡、逛街,丹妮多半都會拒絕。即使去了,每次接電話,她一定會躲到角落裏,不讓姝兒聽到她的講話內容。直到丹妮辭職那一天,姝兒才意識到,自己雖然和丹妮走得很近,卻對她一無所知,比如,她有沒有男朋友、她大學專業是什麼、她為何突然辭職、她對未來有什麼規劃……

後知後覺的姝兒突然覺得有點不公平,心想這姑娘也未免把自己保護得太好了,同時,她還有點心寒,因為她從未在丹妮麵前有任何隱藏。

丹妮離開公司之前,特意請姝兒吃飯。她突然對姝兒說,彼此以後終於可以放鬆而愉快地做朋友了。姝兒問原因,丹妮說,同事之間本無友情,但咱們不是同事了,我要好好珍惜你這個朋友。

姝兒笑了,因為她對這份友誼頃刻間沒了興致。

但與丹妮說再見時,姝兒心中還是有所不舍,她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去沒有緣由地對一個同事好,去掏心掏肺地對任何同事訴說。丹妮耗盡了她對友誼的熱情,她卻無法再對一個人認真。

姝兒依然傷感,無法對眼前的朋友說再見,或許,她覺得自己滿腔的熱情落空了,她無法麵對的隻是內心的失落。

或許,我們要在這個世界生存,為了保護自己,不可避免地要戴上麵具做人,但每個人隱藏得有多深,卻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早已迷失在虛偽的麵具中,忘記真實。但我依然欣賞那些真實的朋友和笑聲,是他們讓這個世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平和。

有時候,我們掏心掏肺地對一個人好,卻不見得收獲什麼。不要問值得不值得,因為我們先是認識了他們,然後,才認識了世界。世界有多麼精彩,取決於我們認識了哪些人,這些人有著怎樣的故事,經曆過怎樣的人生,但到了最後,我們還是要與他們告別,回到自己的世界裏。

曾看過郝蕾說的一句話,說她以前任何男朋友都不如她出名或有錢,但最後受傷的卻是她。最初,她總在抱怨,為何這些男人不珍惜自己。後來,她才漸漸明白,自己是一個湖泊,他們不過是一個杯子,她把自己的湖倒進杯子裏,杯子自然會滿溢而出,同時,杯子也覺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