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天才莎士比亞
1587年,一個23歲的青年人隻身來到了倫敦。那時候,由於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倫敦已經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城市了。這個初到倫敦的青年人並不想經商發財,他隻是深深地迷戀著戲劇藝術。每當他經過戲院門口的時候,總是暗暗盤算著:如果能在戲院裏找個工作,那該多好哇!他四處奔走,東央西求,總算在一個戲院裏找到了差使,這份活兒是為騎馬來看戲的客人看管馬匹。在當時做這種雜活是被人瞧不起的,但他卻毫不在乎。這份活兒使他有機會接觸戲劇,他能經常從門縫裏窺看戲台上的演出,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發奮讀書,苦練演戲的本領。這個青年人,就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斯特拉福一個小商人家庭。他7歲時,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學校,學習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但在他13歲時,由於父親欠債下獄,隻得中途退學,離開學校去找活做。困苦的生活,並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懶。他那充滿幻想的頭腦,對任何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
最吸引他的是劇團的演出。當時倫敦城裏最有名的女王劇團曾經到斯特拉福鎮演出過,此後多年當中,每年總有幾個劇團來這裏巡回演出。這些演出引起莎士比亞對戲劇的愛好。少年莎士比亞常常邀集幾個小夥伴,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認真地演起戲來。他暗下決心,要終身從事這項事業。他知道,當個戲劇家,要有很豐富的知識。為此,他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哲學、文學、曆史等方麵的書籍,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幾年後成了一個相當博學的青年。
來到倫敦後,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戲劇知識。有一個著名演員很欣賞莎士比亞的才能,把他請到自己的劇團裏演配角。演員的職業,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和豐富自己的藝術才能。那時,倫敦的戲院有一條規矩:如果一個戲不受觀眾的歡迎,隻公演一次就要停止,另換新的劇目。因此,劇團對劇本的需要十分迫切。所以劇團老板常常奔波在外,為尋覓新劇本而苦不堪言。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莎士比亞開始編寫劇本。從1590年開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寫成了《亨利六世》三部。這是根據15世紀上半葉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的史事寫成的。劇目一上演就轟動倫敦,連續演了一個多月,觀眾仍絡繹不絕。緊接著的幾年裏,他又連續寫成了《理查三世》、《錯誤的喜劇》等,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莎士比亞的成功,遭到一些劇作家的忌妒和攻擊。他們看不起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莎士比亞,妒忌他的才華,於是紛紛咒罵莎士比亞:
“哼,他是一隻烏鴉,是用我們的羽毛裝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