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7-12-27

【版次】11

【欄目】市場觀察/王府井漫步

從新店歲末集中開業看零售業發展趨勢

在零售業熱火朝天掘金歲末市場的風景中,有一個現象頗為突出,這就是新店集中開業。12月22日,北京集美家居傾力打造的裝飾性藝術品賣場開業,占地5萬平方米,為京城南部大紅門商圈增添了又一大體量的商業場所。12月上旬,位於城北中關村的鼎好電子商城二期盛大開業,至此,該商城總麵積達到20萬平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賣場。11月下旬,京客隆購物廣場亮相京東的酒仙橋電子城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建築麵積近8萬平方米,與燕莎商圈、麗都商圈和望京商圈毗鄰,彌補了京城東部地區沒有大型商業設施的不足。

不獨北京如此。在其他中心城市,各大新商鋪趕在歲末紮堆開業,也是一個普遍的行業行為。前幾天記者到深圳出差,發現這座南國濱海城市已成為全球零售業巨頭排兵布陣的焦點區域。12月13日,全球第三大零售集團麥德龍在深圳的第二家商場開業。海岸城購物中心於12月16日開業,保利天虹百貨於12月15日開業,家樂福保利廣場店於12月18日正式開業。

新店歲末集中開業,自然是一種順應市場需求變化規律的選擇。對於零售業來說,元旦至春節這一段時間是一年中商業經營“含金量”最高的時節,是確保全年收益的最重要時段,任何商家都會全力以赴。新店搶在歲末開業,正可以融合“新店”、“新年”、“新春”的多重優勢,借“市”發力,順勢而為,奪得先機。

但是,綜觀2007年零售業全年走勢就可以發現,新店歲末集中開業所透出的信號遠沒有這樣簡單。事實上,隨著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持續走旺,零售業加速擴張,新店不斷開張,已成為貫穿全年的常態。據世邦魏理仕(北京)2007年北京市場回顧和展望報告表明,2007年北京進入商場開業高峰期,本年度開業商業麵積高達410萬平方米,新增商業麵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其中以購物中心模式運營的商業麵積為280萬平方米,占總麵積的68.3%。總結起來,零售業有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擴張趨向“連鎖化”。自2007年以來,百貨商的連鎖擴張表現突出。以北京為例。藍島大廈借助與金隅集團的合作,在北五環西三旗商圈開出了首家連鎖店——藍島金隅百貨。百盛購物中心在北京的第3家門店進駐位於東四環的美羅城,完成了在城市東部的布局。2008年,這一趨向將得以延續。比如,翠微大廈在成功開出牡丹園店之後,又選址天通苑開設新店,總麵積近4萬平方米,預計2008年初開業。王府井百貨與大鍾寺國際廣場簽約,將在此開設一家4萬平方米的新店,預計也將在2008年開業。

二是布局趨向“郊區化”。隨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一大批中心城市的整體擴張,城市邊緣區的大規模居住社區逐漸形成,對區域性購物中心的需求也隨之產生。同時,這些區域內一些大型商業地產的放量也給零售商的擴張提供了空間。對商業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大型零售商順應趨勢,網點布局的郊區化趨勢開始顯現,在城市傳統商圈之外,分散形成了更多新商圈的雛形。

三是業態趨向“組合化”。隨著收入水平及文化素質的持續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向複合式、感性化的方向發展,不再將商場看作一個單純的購物場所,而是希望在其中能夠滿足購物、休閑、聚會等係列功能需求。商業業態的組合式發展便成為許多商業企業的戰略方向。像前麵提到的京客隆集團,作為北京超市連鎖行業知名品牌,多年來一直堅持規模化發展,用10年時間發展到擁有180餘家門店的連鎖集團。它在2007年歲末建成開業的購物廣場,標誌其完善了除便利店、超市、大賣場之外的第四種業態——以品牌百貨為主體的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而王府井、物美等零售業知名品牌早已開始了百貨、超市等多業態的組合式發展探索。

上述三大趨勢尚處於初現端倪的狀態,在未來還將表現得更加明顯。基於我國社會消費增長勢頭強勁,相信2008年的零售業將會繼續穩定增長。元旦、春節將至,祝願國內零售企業在新的一年裏把準大勢,抓住未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日期】2008-02-19

【版次】13

【欄目】市場觀察/王府井漫步

進一步擴大品牌雞蛋的市場規模

“雖然品牌雞蛋的價格比普通雞蛋略高一些,但還是明顯更受消費者歡迎。”這是記者從京城某大型超市銷售部門獲得的信息。雞蛋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食品,是蛋白類食物中價格最低的食品,這兩點決定了雞蛋市場的巨大和穩定。品牌雞蛋的暢銷,說明人們對蛋品整體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檔次已經提升上來。

記得五六年前看一篇文章,講到在法國家樂福超市買到的任何一枚雞蛋,消費者都可以根據編碼追溯它從“出生”到走上人們餐桌的全過程,甚至具體到是由哪個“雞媽媽”產下的細節。當時覺得這樣的情形似乎離國內的雞蛋市場還很遙遠。然而,就在短短幾年間,這已經成為現實。北京的德青源雞蛋在進入流通前,會被送到編碼室,蛋殼上被標注各種相關信息,包括生產地址、時間、批號、序列號、質檢員工號、雞舍號、雞籠號及產蛋雞齡等等,號碼長達12位數。若雞蛋出現問題,可在第一時間直接追蹤到對應的雞舍,查找原因。這是雞蛋生產龍頭企業推出的一大舉措。

再看流通領域。北京市畜禽產品追溯係統從今年2月起投入使用,逐步淘汰無法提供源頭信息的食品。豬、牛、羊、雞、鴨等畜禽類產品今後可以從養殖、屠宰、流通環節實現全程監控,並首先在55家大中型商場、連鎖超市、6家大型批發市場設立食品追溯終端,市民在終端一掃描食品包裝的條形碼,就能顯示出該食品來自哪家養殖場、在哪裏被加工。北京市食品辦新聞發言人唐雲華強調:“安全的食品一定是可追溯的,而可追溯的產品一定是由有規模有安全保障的企業生產的,不能進行追溯的必將被淘汰。我們應該知道吃的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所發生的這些可喜變化,給消費者帶來了太多的喜悅。在消費者心目中,品牌雞蛋的暗含之意,就在於它是有質量保證的。上述措施無疑從機製上保障了人們對雞蛋等常用食品的質量安全需求。追求健康、綠色食品成為時下人們消費的首選,精明的商家適時地滿足了這一市場需求,近年來品牌雞蛋紛紛湧現,有全國性品牌,也有區域品牌,昆蟲蛋、生態蛋、草雞蛋、山雞蛋、富硒蛋等各種新概念蛋品也不斷麵市。

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是促進雞蛋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之舉。近幾年,各地都在提倡專業化飼養,蛋雞飼養水平有了很大的改進。隨著養殖戶出村(村莊)進區(飼養小區),以前簡陋粗放的小規模大群體的飼養方式正逐漸被管理規範的養殖小區所取代,飼養規模也逐漸擴大,而且隨著蛋雞養殖進入微利時代,靠規模獲效益已得到認可。大型龍頭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龍頭企業憑借資金、技術、信息等優勢,產業鏈快速延伸。可靠的質量、完善的服務、係統的培訓,使得不少品牌企業已經突破地域限製,滲透到全國各地,引發了當地中小企業的整合洗牌。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盡管雞蛋品牌日漸豐富和壯大,但蛋業的生產經營方式距離現代化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目前,蛋雞養殖和雞蛋銷售依然以量大麵廣的中小經營者為主,產業化和行業集中度不高,全國產量前12名的雞蛋生產企業的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僅為0.41%。尤其是農村養殖戶,飼養密集、品種繁雜、引種分散,而且雞齡大小不一,抗風險能力弱。雞蛋銷售的流通環節和運輸環節尚未健全,還主要靠小商小販收購銷售。因此,大力發展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進而建立高效的集約化產銷體係,是未來我國蛋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其原因有三:一是蛋品品質的控製與提升能夠得到有效監控和保障;二是有利於對社會生態環境的保護;三是品牌企業的形象與信譽將受到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與監督,其行為必然相對理性和規範。

2008年將是我國蛋業市場變化極大的一年。據悉,我國首部雞蛋國標《無公害雞蛋國家標準》將出台,屆時將實行雞蛋市場的準入和準出製度。這必將有力地推動蛋業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促進我國蛋業從分散的小農生產經營模式向集約化產銷體係的過渡,讓千家萬戶都能高高興興、放放心心地吃上品牌雞蛋、健康雞蛋。

【日期】2008-02-28

【版次】11

捕捉特菜市場的大眾商機

作為北京最大蔬菜集散地的新發地市場,堪稱觀察蔬菜市場發展變化的風向標。去年12月建成的特菜大廳運營兩個多月來,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紅火勢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蔬菜產業新走勢的生動案例。

記得2000年以前,一到冬季,蔬菜品種就比較單一。當時荷蘭豆等南方產的蔬菜,在新發地的批發價格高達每公斤12元,比北京其他普通蔬菜賣價高出十幾倍。到了2005年,新發地供應的特菜品種增加到100多個,吸引了來自東北、河北、天津的大批客戶。如今,新落成的特菜交易大廳建築麵積6000餘平方米,經營著大約200多個品種,除了有來自廣西、雲南、台灣等地的菜品以外,一些國外的菜品比如新西蘭菠菜、巴西香草等在這裏也能見到,都是商家用冷藏方式從外地運輸而來,價格整體上比一般性蔬菜品種高出2—3倍。在短短幾年間,特菜市場已經發生了品種大為豐富、價格大大降低、需求明顯增加、供給顯著改善的重大變化。

什麼是特菜?特菜是指在一定範圍的地區,在某一個時期內,生產麵積小、產品較少、人們不太認識、消費不多的蔬菜種類群。它一般具有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特點。特菜的種類有地域性。如蘆筍,原產地中海東岸,20世紀初傳入中國,它在國外是大路菜,在中國是特菜;如佛手瓜,在福建栽培普遍,以果為食,而在華北地區被列為特菜。特菜還有時間性。如番茄,在國外很早就是大路菜,而在我國20世紀50年代才普遍發展起來,剛開始是特菜,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成了大路菜。特菜主要由國外引入、野生植物馴化、藥用植物轉化、引進異地栽種等四個方麵而來。

從上述特菜的定義及演變來看,特菜雖然姓“特”,其市場卻並不小,有著廣泛的需求,尤其是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成了大眾菜。近年來,我國蔬菜生產迅猛發展,2006年,全國蔬菜播種麵積達到2.7億畝,比1996年增加1.1億畝,蔬菜播種麵積占經濟作物的77%,蔬菜年生產量約為5.8億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體現在消費上,“左挑右選”成為菜市場所有消費者的選擇。消費者對蔬菜產品的需求隨之由數量消費型向質量消費型過渡,開始追求花色、包裝、營養,以及清潔、綠色、食用方便等高層次的品質目標。相應地,蔬菜生產也逐步從單純數量型向數量質量並重型轉變,市場供給發生了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根本變化。蔬菜產業地位日趨重要,在種植業中已成為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產業。其中,特菜市場的應運而生和蓬勃發展,適應了市場新的需求,也適應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並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最主要來源之一。

因此,在生產、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特菜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特菜市場在大眾消費上開拓出了廣闊商機。據悉,蔬菜產業是河北省農業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產量穩居全國第二,總產值連續7年居種植業首位。據初步測算,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4293元,其中蔬菜收入占18.7%。雲南省蔬菜產業產值已超過百億元。山東壽光農民收入的六成來自蔬菜。這些地方發展蔬菜產業的著力點都是特菜產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營者積極捕捉特菜市場更多的大眾商機正逢其時。農業部2007年發布了《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蔬菜規劃重點發展魔芋、蓴菜、芋頭、竹筍、黃花菜、百合、荸薺、鬆茸等15種特色蔬菜。主攻方向為:加強特色蔬菜良種繁育和推廣,發展優質特色蔬菜;強化特色蔬菜產後處理,積極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特色蔬菜質量標準體係建設,規範行業標準,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培育名牌產品。到2015年,優勢區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扶持建設一批特菜種植基地,以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產業發展,增加特色蔬菜花樣品種,實現高檔蔬菜標準化生產,做大做強特菜名牌產品,提高特色蔬菜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占有率。各個地方也出台了鼓勵蔬菜產業尤其是特菜市場做大做強的政策。這表明,蔬菜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不斷推陳出新、由小變大的特菜市場將使人們的“菜籃子”越來越豐富。

【日期】2008-04-29

【版次】14

【欄目】市場觀察/王府井漫步

開拓毛線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說起、想起“毛線”兩個字,人們共同的第一感受是“溫暖”:身體上的溫暖,感情上的溫暖。

記得上大學時,每天宿舍熄燈以後,總有女生借著樓道裏昏暗的燈光,拿著針,編著線,運指如飛,編織毛衣、圍巾,這是上世紀80年代包括90年代初大學校園裏的一道風景。再早一些,人人都記得當年母親燈下織衣的情形,那時候,絕大多數人是穿著手織毛衣長大的。這些毛衣可能不是太漂亮,穿在身上卻會覺得格外溫暖,特別是女孩織給男孩的毛衣、圍巾,被稱為“溫暖”牌,那不僅是為了保暖,更是充滿情意的。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發了成衣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而服裝業的蓬勃發展又為滿足這種需求創造了條件。工業化流水線上生產的毛衣美觀、便宜,讓人們放下了手中的針線,買毛衣穿的越來越多,自己動手編織的越來越少,麵向大眾的毛線市場隨之萎縮,毛線作為曾經備受青睞的日常消費品,逐漸淡出眾多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視野。

然而,在新的發展空間中,毛線市場一直活躍著!如果說過去的毛線市場直接麵向大眾消費者,那麼,在成衣消費為主流的今天,則主要麵對服裝生產商。在很大程度上,毛線從終端消費品變成了上遊的原材料。由於服裝市場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毛線市場的容量也在持續增長,催生、壯大了一批專業市場和毛線品牌如“恒源祥”、“雙鹿”、“三利”等,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日益提高。同時,在零售市場,隨著近年來個性化消費潮流的興起,傳統手工編織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再度流行起來,手織毛衣消費轉暖,一些毛衣編織專營店應運而生,部分毛線經銷商逐步由批發+零售向銷售+訂製加工轉型。比如,北京的老字號億兆商場、重慶渝中區新華路毛線市場,都在這種業務轉型中找到了出路,獲得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