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產業經濟史學術新篇章——《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評析(2 / 2)

全書共分為10編54章。其主要內容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恢複時期的產業經濟,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產業經濟,實行計劃經濟體製時期的產業經濟,市場取向改革起步階段的產業經濟,市場取向改革全麵展開階段的產業經濟,市場取向改革製度初步建立階段的產業經濟,市場取向改革製度完善階段的產業經濟等。

產業經濟學是中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在三次產業劃分的基礎上,本書作者對產業經濟發展過程的敘述,都程度不同地涉及支配和影響產業運行的宏觀體製、微觀機製和產業政策,產業經濟總量運行方式、速度和形態,產業總體結構(第一、二、三產業構成)、部門結構(第一、二、三產業內部結構)、產業組織和企業規模結構、地區結構和技術結構以及產業經濟運行的結果(包括對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等方麵。可見,這本著作立意新穎、資料豐富、全麵係統、卓有成效。

三、研究方法科學定位,獨辟蹊徑

(1)堅持實事求是,這是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要求。本書用基本經濟製度(或經濟體製)作為首要標準,用生產力作為第二標準,科學合理地劃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曆史時期。

(2)從經濟史實出發,堅持生產力標準,這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本書以曆史方法為主並結合邏輯方法,恰如其分地安排了每編的章節構架。事實上,產業經濟史研究所采用的邏輯方法與政治經濟學不同。經濟學可以采取抽象的論點形式,而經濟史則必須通過曆史事實來闡釋。因此,可以稱本書作者采取了邏輯方法與曆史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3)本書作者著重注意黨和政府在產業經濟發展方麵的領導作用。因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以及從計劃經濟體製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變,都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的,所以,本書每編在敘述新中國各個時期產業經濟發展過程時,都要首先敘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在這個時期提出的任務以及路線、方針、政策。實際上,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各個曆史時期所發揮的偉大、積極而正確的作用,需要根據各個時期產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給予客觀評價,這與唯物史觀是相符合、相一致的。

(4)這部著作運用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既有詳細的史實敘述,又附有37張珍貴的統計資料。這部書真實、清晰、簡明地再現了新中國成立55年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曆史過程,並有畫龍點睛的經驗總結。

(5)這部著作可以供財經類院校本科生、研究生閱讀並作為教材,同時可供教師教學參考使用。在章節編排上,每編後均附有複習題、名詞解釋、曆史事件和複習指導,便於讀者自學。本書既可為廣大經濟工作者、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又可作為一本科普讀物,是經濟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產業經濟史,為填補學術空白,繁榮經濟學科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單位分別是長治鋼鐵公司,山西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