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就是行動(2 / 2)

尾聲——給自己一段懸崖

人之一生,不是每條河流都可隨性泛舟;不是每段旅程都有鮮花美酒;不是每座高峰都能聽雁長謳……

也許你已步入懸崖的邊緣,卻毫不知曉,因為有太多行為上的錯誤根由絕非緣於我們思想上的無知;也許你正身陷囹圄,而無所適從,因為有太多的參照之物讓你無從選擇。

絕境中的思考會在行動的瞬間把我們的命運拋到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從而開始又一個全新的曆程。就像本書引子中的兩個“倒黴”的人——必須有所選擇,那怕無法從容;必須做出選擇,哪怕別無選擇。

嚴冬裏的生命總是讓人無比激動。跳下懸崖後的那條路,一定荊棘叢生,但也一定充滿光明,盡管這一次放手也更大可能地就此“永生”。

給自己一段沒有退路的懸崖,就是給自己一個攀登生命高峰的機會,而這一機會就把握在你我自己的手中。

引子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兩位青年學者跋山涉水,去遠僻之地考察,他們經曆了一番千辛萬苦,蒙上天眷顧,他們意外地取得了驚人的成果。正待他們準備按原路返回時,卻發現原路已被一群惡狼堵住了,惡狼們呲著牙,凶神惡煞般看著他們,此刻,他們才發現,他們已立身於懸崖邊緣,無意中他們發現距離懸崖頂往下四、五米處有一棵橫出來的樹幹,可以躲避眼前的危險。

於是他們就跳到了樹幹上,等到他們倆抓到樹幹時,問題又出現了,原來,此處就有這麼一個樹幹,再往下則是深不見底,看不見任何可以救命的東西。這時,其中一個青年學者對另一個說:“咱們爬又爬不回去,還是跳下去吧。否則咱們取得的考察成果也就無任何意義了,跳下去可能生還,在這裏隻能等死。”而另一個人聽完他的話,說:“我不跳,跳下去肯定會死,在這裏有可能會得到他人幫助,所以不跳才有可能生還,這樣我們的考察成果才有意義,有價值。”

第一個人聽後,就不想再爭辯了,勇敢地跳了下去,而第二個人就留在了那裏。

說這樣一則故事,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討論這兩個人誰會活,誰會死的問題,而是更多地探討人們對待困境與危機的態度問題。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如下六點啟示:

1.不要靜待他人幫助。

2.擁有自己的精神認知。

3.自己命運自己把握。

4.懂得放棄。

5.選擇有意義的生命價值。

6.別猶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