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四個和尚的故事(1 / 1)

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拿破侖

唐朝有一著名禪師,門下有一個弟子慧通。慧通參禪多年,仍無法開悟。

一天晚上,慧通誠懇地向師兄慧靈訴說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惱,並求慧靈幫忙。

慧靈說:

“我能幫你的忙當然樂意之至,不過有三件事我無能為力,你必須自己去做!”

慧通忙問:“是哪三件”?

慧靈說:“當你肚餓口渴時,我的飲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須自己飲食;當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也幫不上忙;最後,除了你自己之外,誰也不能馱著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慧通聽罷,心扉豁然洞開,快樂無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成功,首先始於自願自覺。

當一個失去生活的目的和意義,萬念俱灰之時,我們說“無可救藥”;當一個人動念頭,認了死理,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不達目的不罷休時,我們說“矢誌不渝”。

我們從小讀過這樣一則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富裕,一個貧窮。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您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行動才會產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