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的想法、不安的躊躇、猶豫的腳步、可憐的投訴,絕不是拯救悲慘之道,絕不能讓你恢複自由之身。抵抗暴力、堅強地挺立、不齒屈服、奮戰到底,你
才能開始呼喊,要諸神出了神聖救援之手。
——歌德
每個人都有趨吉避凶的本能,對於危險的,令人害怕的、恐懼的事物,想盡辦法逃避遠遠的都還不及,可是,還是有些人會冒險地反其道而行,偏偏要往危險的地方去。為什麼呢?
締造法國第五共和,並擔任過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就是個堅強的冒險硬漢。
1940年夏天,德國侵入法國,法國貝當總統很快投降,可是戴高樂選擇逃到倫敦,他說:“法國隻是打了一次敗仗,而不是打敗了整個戰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戴高樂在國外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不屈服、不投降、抵抗德國到底,終於獲得勝利,恢複了法國的光榮與國際地位。此後大約三十年的時間,他一直是法國人的精神領袖。
秦朝的宰相李斯並非秦國人,他曾經因為同為外籍在秦朝為官的同事闖禍,而即將遭到驅逐的命運。而且不隻李斯,秦王對於所有的外籍人士一律改取不信任態度,禁止他們再入秦國。
已經步入坦途的李斯,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努力白費,於是,他冒險呈上“諫逐客書”。
李斯在文中懇切提到,秦國過去因為善用六國人才,而能夠漸漸居於霸主的地位。若是因為一件小小的意外,而失去對外籍人士的信任,那恐怕隻會使過去的努力毀於一旦。
出乎意料,李斯這篇文章居然奏效,而讓他能夠繼續安穩地在秦國奠定他的政治地位。
試著想想,要讓自己自由,的確是要冒一些未知的危險,這也未必那麼困難,可是,得到的結果卻很好,那麼,何不試著冒個險,給自己勇氣“跳下去”,給自己一個嶄新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