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筆杆變長劍的英雄本色(1 / 1)

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中這樣寫道:“她在她的人生當中,完成了最燦爛、最偉大的事業。也就是說,她毫無悔意,毫無恐懼地死去。”

托爾斯泰曾在他的小說中這樣寫道:“她在她的人生當中,完成了最燦爛、最偉大的事業。也就是說,她毫無悔意,毫無恐懼地死去。”

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充分表達了人與夢想之間最完美的關係。

可是,在這個大多強調理性的時代,夢想反而變得遙不可用,因為所有的夢想在理性節選之後,都變得沒有實際的“價值”,屬於銀行不可能提供創業貸款的想法。

這就無怪乎西班牙名著中唐?訶德的騎士精神,能夠在每個時代都始終不墜。因為在閱讀的人嘲笑唐?吉訶德的愚蠢之際,這本名著也跨越各個時代,反諷那些嘲笑他的卑賤怯懦,失去理想的人。

就是因為夢想隻是夢想,所以,才更需要冒險的勇氣作為後盾。不然,人生如此短暫,經一躊躇思索,便要錯過了時機,無從實現夢想了。

對於東漢的班超來說,的確是“實現夢想的機會隻在那一瞬間”的最佳印證。

現身書香門第的班超,卻從小立下保國衛民,躍馬提槍的誌向。他還經常向當朝大將軍竇固請教兵法和武藝,並且得到竇將軍的傾囊相授。

當匈奴不斷叩邊關,進犯中原這際,偏又傳來前方大將失利的消息。於是,竇固急著招兵買馬。班超一聽到消息,便自告奮勇參加,可是,竇固要求他要得到家人的同意。

當時這對班家來說,真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況且在長於寫文章的班家人想像中,上戰場恐怕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吧!

可是,班超堅定的信念,感動了他的手足們,並且當他在母親麵前武劍時,充分展現出平素練習的成果,這才讓母親放心,準許他上戰場。

果然“投筆從戎”的班超屢戰皆捷,並且與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達成和好的協議。

為誌向而放棄優越的環境,去做疆場殺敵的行為,曆來被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