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無知”才能創造“無所不知”(1 / 1)

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人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卡耐基

人首先必須生存。生存的欲望和活著的欲望是壓倒一切的原始欲望。這種子選手欲望通過兩種存在的方式表現出來,其一,是肉體的客觀存在;其二,是精神的主觀存在。由於生存是有限的,而存在特別是肉體欲望的存生和精神權力享受諸等“快樂”的存生卻是屬於無限的。所以我們的生存,從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狀態。

但是,人這個生命的個體並不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實在本質。人生存之為生存,正在於這實質的具體性、曆史性和個性,前輩們曾將這種實存形容成“慎獨”、“致良知”、“無心”、“無為”等。

生存究竟是什麼?

對於現代人來說,生存這個概念太複雜了,他們跳迪斯科、吃快餐、玩蹦極、進氧吧,就是不願意騰出些許時間來打量生存的模樣,擺一擺生存的位置,看一看生存的狀況,選一選生存的方向。

就說瀟灑吧,是生存語言中最吸引人的字眼,可它卻常常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做了淺薄、媚俗的裝飾。事實上,生存者很少能夠把握自己的生存,這也是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有傑出成就,有不朽名聲,有龐大財富的人總是極少數的寥寥幾人的原因,對生存的失望和焦慮使我們中大部分人實際上從生下來的那天開始就注定得默默無聞地過一輩子。

是命?是遺傳因素?是智慧?還是其他的什麼?也許這些都是原因,也許這些又都不是原因。

因為生存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別人對你的評價隻能是大概,自己對自己的估計又隻能是也許。而這些大概和也許,充其量不過隻是一些用來提示某一種生存事實的話語而已。

世界上所有的生存個體都是動態的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生的具體經曆與大自然中的其他萬物,共生共容在一個共同的自然體係中,作為一個人千萬別輕視“自我”的渺小和瑣碎。喪失了這個渺小,我們將變得一無所有。近幾年,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著那樣一個寓言似的定律,所謂大西洋北岸的一隻蝴蝶煽一下翅膀,也許就影響並決定了亞洲大陸上某一個地區的台風形成。從這個道理上來看,每一個生存的個體隻要是生存著的,就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必定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的。

可以說生存從來不容你多想,也不容你多回味,生存就這麼一倏忽之間,一下子把你從牙牙學語的少兒提升成大人,變化成老人……

而人們之所以蔑視生存正因為如此。

卡耐基講過一句鼓舞人的話,“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領悟到這樣一個哲理,即:對於自己的生存來說,僅僅維持他的存生是遠遠不夠的,活著,便得拿出行動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失敗了也是一個生存的事實。

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視野以外的東西,於是我們創造了望遠鏡;我們的腳跑不到每小時一百公裏的速度,於是我們創造了汽車、火車;我們的手夠不著幾米以外的地方,我們創造了電話、電視、電腦……生命的意義正在於這些創造中,假如每一個生存者從一誕生開始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這個地球恐怕早就停止了轉動,被全能的生存者粉碎了。

說實在的,“生命是蘆葦”也好,“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也好,“生命是一棵蔥”也好,在世界麵前,生存者的每一個弱點都因哲學而明晰,生存者的每一個優點都因科學而輝煌。就如引言故事跳下去的青年學者,若他得以生還,幫他所體現出來的生命之火就可映證這句話。

生存者為使自己更好地“生存”,使科學得以進步和發展,反過來生存無所不在的壯麗。

在理想主義者的眼中,生存是一場永遠做不完的夢;在現實主義者的眼裏,生命卻是享受不完的欲望。而生為凡人,該怎樣來麵對生存呢?許多人認定生存就是在白天辛苦掙錢,晚上做夢。

許多人讀完了無數的書,想白了少年的頭後,自命不凡地說,生存本身實在代表不了什麼;說它是一種現像?說它是一個名詞?說它是一個過程?說它是一條河?什麼時候人們研究清楚了生存的本來麵目時。人也就不存在了。

雖說對於所有的生存個體來說,生存是短暫的有限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可偏偏生存者的內心深處又深埋著“不朽”的無限意誌,但這也就是所謂的生命的最深刻的最本質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