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個才華一般的人,但隻要他在某一段特定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撓地從事某一項工作,他就會取得一定的成就。
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我們就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一無所成。伊格諾蒂烏斯?勞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
18世紀早期就讀於牛津大學的聖?裏奧納多在一次給校友福韋爾?柏克斯頓爵士的信中談到他的學習方法,並解釋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說:“開始學法律時,我決心吸收每一點獲取的知識,並使之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沒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絕不會開始學習另一件事情。我的許多競爭對手在一天內讀的東西我得花一星期時間才讀完。而1年後,這些東西,我依然記憶猶新,但是他們,卻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了。”
在人生每一次追求中,作為成功之保證的與其說是卓越的才能,不如說是追求的目標。目標不僅產生了實現它的能力,而且產生了充滿活力、不屈不撓為之奮鬥的意誌。因此,意誌力可以定義為一個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它是人的行動的驅動器,是人的各種努力的靈魂。真正的希望以它為基礎,而且,它就是使現實生活絢麗多彩的希望。
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不能及時地付諸行動和成為事實,那麼就會引起他們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但是,目標的實現,正像許多成功的人所做的那樣,不僅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還必須百折不撓地拚搏。切實可行的目標一旦確立,就必須迅速付諸實施,並且不可有絲毫動搖。
阿雷?謝富爾指出:“在生活中,惟有精神的肉體的勞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奮鬥、奮鬥,再奮鬥,這就是生活,惟有如此,也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可以自豪地說,還沒有什麼東西曾使我喪失信心和勇氣。”
如果我們把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不可回避的事情來看待,我們就會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將它完成。瑞典的查爾斯九世還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對意誌的力量抱有堅定的信念。每每遇到什麼難辦的事情,他總是摸著小兒子的頭,大聲說:“應該讓他去做,應該讓他去做。”
因此,即使是一個才華一般的人,但隻要他在某一段特定時間內,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撓地從事某一項工作,他就會取得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