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與胡亥一行回到鹹陽城後,立即開始執行幫助胡亥篡權的計劃。
他們先詐稱親眼見證了秦始皇立遺詔的全過程,並拿出已經偽造好的寫有立胡亥為太子的假詔書展示給群臣們看,這一下人證物證俱在,沒有人能夠說出什麼了。
僅僅搞定假遺囑是遠遠不夠的——大家可不要低估李斯的“狠”加趙高的“毒”放在一起的破壞力!
憑借趙高多年在秦始皇身邊侍駕的寶貴經驗,他很輕鬆地模仿著秦始皇的筆跡寫了一封《致公子扶蘇的一封公開信》,信中指斥扶蘇多年來不能為國家開疆辟土,因指揮失誤導致大量無辜士兵傷亡,並且數次上書誹謗和攻擊父皇,多次公開抱怨不能獲得父皇的大力提拔。信中還指責將軍蒙恬故意放縱扶蘇的過失,並參與扶蘇陰謀篡權的勾當,最後,信中的秦始皇勒令他們自殺,並讓蒙恬移交兵權。
就這樣,明明是他們夥同胡亥幹的篡權勾當,全都扣到了扶蘇的腦袋上,還順便把蒙恬捎帶著置於死地。隻要除掉扶蘇和蒙恬,胡亥便在搶班奪權的道路上戰無不勝了。
大家覺得通過胡亥夥同趙高所做的這些陰險齷齪的醜事,對於現實職場有什麼啟發嗎?
那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看看這裏麵又有什麼幹貨。
通常情況下,我們作為有良知的人,應該多提倡身邊的人遵從各種真善美的美德,比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誠實、自信、勇敢、寬容等,但是當我們長大後,尤其是進入社會、踏入職場後,我們卻發現,總是有些小人甚至壞人,他們的伎倆之所以能夠輕易得逞,依靠的恰恰就是我們身上的這些美德——此時,我們追求和提倡的各種美好品質卻成了我們受傷害的原因所在。
人生就是這樣的矛盾,它總是告訴我們,當好人不行,當壞人也不行,於是每一位職場人士的人性總是處於在善良和邪惡之間不斷搖擺的狀態——我們稱這種狀態為“成熟”。
以上就是對現今社會環境下“成熟”的定義。
好,我們再回歸曆史主線。
公子扶蘇跟我們這些職場中摸爬滾打的普通人一樣,他也有自己人性中光輝的一麵,而他這一次也恰恰死在他身上的一個美好品質上——孝順。
扶蘇接到詔書後,悲痛欲絕,一方麵他為父親的匆匆離開而傷心,另一方麵他又為父親竟然是這麼恨他而絕望,當然此時的他或許因為過於悲痛,絕沒有想到有人搞陰謀的可能,於是他哭泣著回到自己的房間,打算奉旨自殺,以滿足自己父皇死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躺著中槍的蒙恬可不是傻子,等到傳旨的人走後,他馬上把扶蘇攔了下來,並勸說道:“陛下死在外地,在鹹陽時並未確立誰是太子。當初他派我率領三十萬軍隊遠在邊疆,並派你隨我監軍,這是天下第一重任,現在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個使者,拿了這麼一張破紙一念,我們就要自殺呀?你又怎麼確信其中不是有詐呢?讓我們先證實一下真偽再去死也不晚!”
扶蘇淚眼汪汪地對蒙恬說:“父親賜兒子死,哪有證實的道理?!”說完就自殺了。
蒙恬瞬間感覺自己額頭上出現了三條黑線。
蒙恬堅持不肯自殺,非要嚷嚷著查明真相,最終他被暫時囚禁起來。
消息馬上傳到了胡亥的耳朵裏。胡亥聽說哥哥扶蘇已經死了,心頭大患已經剪除,這時恰好又傳來了蒙毅從外地歸來的消息,考慮到將來登基後還需要蒙氏兄弟賣力保江山,胡亥心一軟,便想釋放蒙恬。
扶蘇是胡亥最在乎的對手,而蒙毅又是趙高最痛恨的仇家——當年我老趙差點死在你蒙毅一句話上,現在機會來了,我豈能放過你?!
胡亥是趙高看著長大的,他隻要撅起尾巴,趙高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屎。趙高發現胡亥要對蒙氏兄弟心軟,立即勸阻道:“我說小亥子啊,你的父皇想要確立你繼承皇位已經很長時間了,之所以他最後立的是扶蘇,是因為蒙毅一直說你壞話。這實在太可惡了,拿你胡亥當什麼人了!趁著蒙毅還不知道蒙恬的事兒,等他回來直接宰了他算了!”
胡亥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命令士兵等蒙毅一到,便將他囚禁起來。就這樣,昔日威風凜凜的蒙氏兄弟瞬間變成了趙高的階下囚。
解決掉這些政敵之後,胡亥發布治喪公告,正式繼承了皇位,按照他的父皇秦始皇生前定下的規定,他就是所謂的“秦二世”。
這一段中胡亥和趙高都是反麵人物,但是僅僅就這兩個反麵人物的表現,我們也能看出些許職場中的端倪。
其實很多讀者都能夠看得出來:胡亥和趙高比,太嫩。
何出此言?
胡亥搞定蒙恬之後,對遠在外地即將回來的蒙毅一度產生了寬大處理的念頭,而趙高則不同,趙高態度很明確,必須搞掉蒙毅。
也就是說,在趙高看來,搞掉蒙恬不能夠成為放掉蒙毅的理由,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搞掉了蒙恬所以在對付蒙毅上更應該一不做二不休。
所以,老趙跟胡亥比,更狠,更老辣,做事情也更絕決!
當然,這裏麵有趙高和蒙毅之間的私仇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麼樣,趙高確實是個做起事情來很有殺伐決斷精神的人。
在此,再次強調,趙高是個壞人,筆者絕無號召大家學習大壞蛋的意思,隻是,趙高這種做事情的絕決倒是值得我們這些職場人士去學習!
是的,壞人身上也可以提取正能量為我們所用。
接著往下看。
等到皇位抓在手中,秦二世胡亥這才想起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有做:他的父親秦始皇的屍體已經嚴重腐爛,這段時間隻忙著搶權了,忘記給他老人家下葬了。
不過這都不是大事,因為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一直沒完沒了地給自己修建皇陵,現成的墳墓就在那裏放著,早就等著它的主人躺進來歇著了。
秦二世胡亥決定把他的父親秦始皇的遺體安葬在傳說中的驪山皇家公墓。
那就讓我們從技術角度來一睹秦始皇墳墓的風采吧!喜歡看盜墓類文章的讀者不妨根據你豐富的經驗,對他們老嬴家的修墳水平加以評判。
秦二世胡亥首先命令工匠把大批的銅熔化成銅水灌入墓穴,等到銅水降溫凝固後,在整個墓穴的四壁就會形成一層厚厚的真正意義上的“銅牆鐵壁”,這樣,不管未來是否會有地下水的侵襲,都被牢牢地堵塞在墓穴的外麵了。
搞定了銅牆鐵壁工程之後,胡亥又下令工匠們運來各種在全國搜刮來的奇珍異寶,藏滿整個墓穴。
裏麵有了這麼多值錢的寶貝,必然又會增加另外一項更加考驗技術的工程——防盜工程。
秦二世胡亥又下令工匠門製造了帶有機關的弓弩,遇到潛入墓穴的人,就能自動鎖定目標射殺。
安保工作做完之後,那就要好好地講究一下排場了。
胡亥用水銀做成江河湖海,還設計了專門的機械裝置帶動“水流”的澆灌和運輸。墓穴頂部繪製了高度仿真的天文圖象,底部設置了陸地的地理模型。後宮嬪妃凡是沒有為秦始皇生兒育女的,一律轟下去陪葬。(原文:“葬始皇於驪山,下錮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有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後宮無子者,皆令從死。”)
下葬以後,考慮到工匠們製造了隱藏的機械裝置,他們自然也就知道了其中的全部秘密,如果他們中有人將來把秘密泄露出去,這將是巨大的安全隱患,於是待送終的大事結束以後,那些工匠就被盡數活活封閉在墓穴中一同悶死了。
這些工匠們生前肯定想著,在這樣一個社會,有把手藝在身上怎麼著也能吃上口飯,誰曾想,自己吃飯的手藝反倒成了讓自己丟掉性命的元凶。
所以說,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如果愛因斯坦能夠讀到這一段文字的話,想必也會很有共鳴吧,不過幸運的是,雖然原子彈因他而生,但是他的命運卻比那些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們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