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召王忠總兵趨炎附勢 造相府太守進爵加官(2 / 2)

慌得王忠連忙扶起道:"大老爺,這是為何?"總製道:"總是我們該死,有眼不識泰山,一向多多得罪。"王忠摸頭不著,便叫:"大老爺說個明白,小人方才懂得。"總製道:"你還不知麼,令媛已正位西宮,皇上特旨打發欽差,前來召老皇親夫妻進京,同享富貴。小官們無知冒犯,望乞王爺海涵。"王忠聽說大喜道:"二位老爺且免憂心,一概前事休提,但以後做事,總不要使盡一帆風。"說得二人滿麵通紅。王忠一麵回到墩旁,說與夫人得知,夫人心中好不喜歡。

忽聽得趙欽差同合城文武官員來了,可憐王忠鵠麵鳩形,迎接欽差。奈煙墩並無坐處,隻得仍到官亭,又宣聖旨一番。

王忠三呼萬歲謝恩,接過聖旨,分賓坐定。總製吩咐擺酒款待欽差,欽差道:"王皇親受屈,聖上並不知情,多是奸臣毛延壽,假傳聖旨,害了皇親。如今忠奸已明,聖上、與娘娘日夜想念皇親,皇親就此收拾動身,不必耽擱了。"王忠連稱知道。總製又命人拿了衣冠,與王忠更換,隻等席散,便與欽差在官廳安身。姚夫人已接到總製衙門,百般奉承款待。一宿已過,不消再敘。

次早,欽差動身,封了大號坐船五六隻,聽差又忙送下程禮物,率領文武官員,送到碼頭。王皇親與欽差及姚夫人俱下了船,放炮三聲,鳴鑼扯旗,好不熱鬧。各官回衙,欽差吩咐日夜兼程趕路。在路非止一日,到了京都,棄舟登岸,欽差便把皇帝家眷請到他衙門暫住,他與皇親同到午門見駕。此時漢王尚未退朝,趙學士隨班上殿複旨。漢王聞奏大喜,即召皇親上殿。王忠隨旨而入,到了殿上,三呼萬歲。漢王先慰勞一番,又道:"連累皇親無罪充軍,皆因毛賊所害。孤有日捉住此賊,碎屍萬段,以正國法。今加封皇親為國丈,妻姚氏一品夫人。

傳旨工部、戶部,起造國丈相府,限期一月完工。國丈且權住館驛,該部給俸支送。"王忠謝恩,退出午門。漢王又傳旨宣召皇親夫人進宮。一聲旨下,早有內侍趕到學士府中,去召姚夫人。夫人一見宣召,不敢延緩,將次女交與媽媽抱著,即刻打扮停妥,別了趙夫人,隨著內侍進了午門。先見漢王謝恩,漢王賜下穿宮牌一麵,命內侍引進西宮,去見娘娘。

內侍領旨,引著姚夫人到了西宮。早有內侍報知昭君知曉,昭君聽得母親到了,連忙出宮迎接。一見姚夫人,笑麵相迎,迎至宮內,母女見禮,分賓坐定,敘說當年一段苦情,又悲又喜。旁有宮娥獻茶。茶畢,昭君又把林後恩義說了一遍,"母親今日到此,該到正宮一拜。"夫人連稱有理,即同昭君起身,來到正宮,見了林後下禮。林後扶起姚氏,一旁賜坐,擺宴款待。酒過三巡,昭君便問母親:"還是生的妹子,生的兄弟?"姚氏見問,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