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設館撰述《明史》,但是清朝是“家天下”主義,執筆的人不敢表揚明代的偉大史事,記的都是明朝帝皇的生活、功臣的傳記,因為錯一句或錯一個字,影響甚大,所以這些編修、纂修都謹慎從事,對鄭和的豐功偉績隻有短短一篇七百五十七個字,我現在將這篇短文轉錄如後:
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複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偏曆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和獻所俘舊港酋長。帝大悅,爵賞有差。舊港者,故三佛齊國也,其酋陳祖義,剽掠商旅。和使招諭,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眾,擒祖義,獻俘,戮於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誘和至國中,索金幣,發兵劫和舟。和覘賊大眾既出,國內虛,率所統二千餘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其妻子官屬。劫和舟者聞之,還自救,官軍複大破之。九年六月獻俘於朝。帝赦不誅,釋歸國。是時,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聾,來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複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其前偽王子蘇幹剌者,方謀弑主自立,怒和賜不及己,率兵邀擊官軍。和力戰,追擒之喃渤利,並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帝大喜,賚諸將士有差。
十四年冬,滿剌加、古裏等十九國鹹遣使朝貢,辭還。複命和等偕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十九年春複往,明年八月還。二十二年正月,舊港酋長施濟孫請襲宣慰使職,和齎敕印往賜之。比還,而成祖已晏駕。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諸軍守備南京。南京設守備,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於是和、景弘複奉命曆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
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曆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裏、滿剌加、渤泥、蘇門答剌、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裏、瑣裏、加異勃、阿撥把丹、南巫裏、甘把裏、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兒、沙裏灣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兒,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
當時,明朝在南洋各國儼然□□大國,中國居民在當地也是上等人。
《西洋番國誌》有記載:
在暹羅國女權高張,在家庭中,大小事務,都取決於妻子,而妻子的才幹也往往勝於男子。如果妻子與中國男子發生燕好,丈夫非但不加責備,反而欣欣然有喜色,且稱讚自己的妻子美麗。如果能被中國人看中,認為是很有麵子的事,並且款待酒飯,同坐同寢,不以為恥。
鄭和的寶船隊到達暹羅之後,士卒們當然隨著他們的風氣,找尋有夫之婦為尋歡作樂的對象。除了接受暹羅王家的貢品之外,還大量采購黃連、沉香、降香、白豆蔻、大風子、血竭、蘇木、錫以及象牙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