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死後,他的兒子劉璋便在益州稱帝了,國號蜀漢。
而緊隨劉焉之後,劉表也在荊州稱帝,國號荊漢;劉繇在江東稱帝,國號揚漢;劉虞膽子比較小,又有公孫瓚的牽製,隻好先稱王。
陸風並沒有理會這些跳梁小醜,而是一方麵推行新政,加大對後備官員的培養;一方麵又宣布修養生息,準備一統全國。
同時,對於東漢末年的一些公卿大臣,陸風也作了相應的處理。
荀爽、黃琬、楊彪等飽學之士,陸風便命他們去書院教書,賜予元老院大元老的身份。而皇甫嵩、馬騰、孫堅等人,陸風則命他們去軍校做教官,同時也賜予元老院大元老的身份。而由於皇甫立的陣亡,陸風欠皇甫嵩一個人情,陸風便賜予皇甫嵩終身大元老的身份。
而對於袁紹、袁術、淳於瓊等酒囊飯袋,陸風幹脆就免官,命他們回家反省。
隻是,劉備和關羽二人卻抵死不肯出仕,陸風無奈,也隻好讓他們做平民。而對於曹操的家眷,陸風也隻好以犯上作亂的罪名都處斬了。無奈,斬草要除根啊。
當然,原來各諸侯的屬吏,陸風也是一一提拔,加以任用,以爭取民心。
而陸氏宗族,一聽說陸風稱帝了,無不驚訝惶恐萬分,隨即,便是歡呼雀躍,因為他們搖身一變,成皇族了。不過,陸風對他們也隻是給了一些榮耀上的安慰,並沒有過多的依賴。
至於宮裏的一些太監,陸風則命他們為民,並且,陸風也嚴令禁止閹割男人做太監,後宮不得再用太監。
建國以後,陸風自然是沒有忘記擴軍,對於馬超、孫策、顏良、文醜等絕世猛將,陸風也是加以重用。組建新軍,準備對外征戰。而蔡琰也終於爭氣的給陸風生下了長子,陸風取名為陸承,希望他能承接自己的基業。同時,陸風也終於可以理直氣壯的推行嫡長子繼承製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陸風忽然見到了許劭。於是,陸風便向許劭詢問當年他對曹操和袁紹二人的品評。
許劭笑道:“在下說袁紹是“一時之雄”,可皇上卻聽成了“一世之雄”,在下能有什麼辦法?並且,皇上天威如此,曹操和袁紹二人又能有什麼作為?”
一聽許劭這麼說,陸風也無奈的笑了。
幾年以後,陸風終於討平了諸宗室,統一的全國。同時,山越和南蠻也選擇了歸順。於是,按照老規矩,陸風便開始漢化改造。
國內安定以後,陸風便開始親征北方。
近衛軍、甘寧的海軍、張燕的第五軍、徐榮的第八軍、馬超的第九軍、孫策的第十軍、顏良的第十一軍、文醜的第十二軍,近四十萬大軍開始橫掃北方草原。如果再加上隨行的大小官員、參謀和後勤人員,總人數竟有五十萬之多。
首先,張燕的第五軍和甘寧的海軍進行了一次海軍登錄作戰,占領了三韓。占了三韓以後,陸風就把今天的朝鮮半島劃成了大漢的一個州,即東州。同時,陸風又遷民駐軍,以漢化改造這些人。於是,張燕的第五軍和甘寧的海軍便進駐了東州。
接著,在漢軍的脅迫下,烏丸人和東部鮮卑先後歸附了。
陸風擇其青壯入軍,得十萬人,命他們去進攻夫餘人和婁挹人。在付出了五萬傷亡的代價以後,夫餘人和婁挹人也終於歸附了。隨即,現在中國東北的一些小部落,如高句麗等,都先後歸附了。於是,陸風便把現在中國東北的廣闊區域,黑龍江流域的所有地區,大小興安嶺,外興安嶺一帶,劃為大漢的一個州,即遼州。命徐榮的第八軍和顏良的第十一軍駐軍遼州,以漢化和改造這些人。
隨即,陸風便又開始向西,帶上張遼的第三軍,陸風與鮮卑大王槐石榴進行了一次漠北大決戰。最終,在二十五萬漢軍的打擊下,槐石榴敗逃,三十萬鮮卑大軍戰死十五萬,逃跑五萬,十萬人成了俘虜。而漢軍也付出了傷亡近五萬人的代價。
由此一戰,陸風一舉占據了鮮卑人的王庭,整個蒙古高原成了大漢騎軍的跑馬場。於是,陸風便又新建一州,即興州。命張遼的第三軍和文醜的第十二軍駐守在興州。
而在燕然山下,陸風終於實現了兒時的一個願望:刻石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