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在生活和工作中,拒絕的作用其實遠遠大於接受。你相信嗎?本章告訴你的,就是這個道理。別人的請求、繁重的壓力、甚至同事的傾訴,都可能成為影響你工作的罪魁禍首。而你要做的,就是對這些不能幫助你生活、工作得更好的事情說不!如果你能做到,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將變得清靜無比。
會工作的人,就會拒絕
“懂得接受,就能飛黃騰達。”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當代職場的“潛規則”。
無論是麵對上司的命令、顧客的要求、同事的請求以及工作中任何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我們似乎都得學著去接受。因為如果反抗或者拒絕,我們就可能會麵臨一係列的麻煩:上司的極度不滿、顧客的強烈投訴、同事的懷恨在心……上帝!如果僅僅隻是因為一個“不”字就要讓自己麵對如此糟糕的局麵,似乎有些太不劃算了。
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脈、為了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口碑、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少些阻礙……許多人在各種各樣的請求和要求麵前選擇了接受。
隻是,這樣做真的正確嗎?不妨看個案例再做判斷。
Arthur和Bob大學畢業後同時進入M通訊公司實習。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全球無線通訊行業的霸主,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製造公司。能夠進入M公司,是許多莘莘學子們的夢想,因此Arthur和Bob兩人都十分重視這次的實習機會,因為從每一批實習的人之中選擇最優秀的一個留下來,是這家公司的慣例。
在進入公司之前,Bob便始積極地開始籌備了起來。他覺得要想留在公司,上司的推薦和同事的口碑應當十分重要,隻要能夠“籠絡人心”,那個優勝者非自己莫屬。因此,在進入公司之後,他凡事都顯得特別積極,諸如幫同事打理辦公桌、幫經理助理列印文件這些事幹得是不亦樂乎。大家見這小夥子那麼熱心,便也逐漸地放開了手腳:甲讓他幫自己帶早餐、乙請他幫忙接孩子……哪怕是這些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事情,Bob統統接受,毫無怨言。
而Arthur卻截然相反,有人請他幫忙的時候,他似乎總是以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完為借口推托。漸漸地,請他幫忙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對Bob的評價越來越高。
三個月的實習期很快結束了,轉眼就到了宣布最終結果的時候。看著被叫進經理辦公室的Arthur,Bob暗自欣喜道:“誰讓你不注意搞好人際關係,隻顧著埋頭做事。”
半個小時後,Arthur從辦公室走出,帶著依然平靜的表情開始收拾自己桌上的東西。Bob正準備出於人道主義上前安慰他一下,卻突然發現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原來,Arthur在收拾完自己的東西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把這些東西放在了另外一張配有計算機的辦公桌上。而那張桌子,正是為了留下來的那個人所準備的。
正在Bob愣住的時候,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到經理辦公室裏去。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他來到了經理的麵前。
“Bob,這三個月裏,你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裏。你很熱心,口碑也不錯。說實話,站在朋友的立場上,我很想留住你。可是,作為公司來說,我們需要的是能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人。然而在這段時間裏,我很遺憾地看到你的主要精力並沒有放在本職工作上。所以,我隻能祝你在新的公司一切順利……”
學著讓自己接受對於我們這些職場人士之固然相當重要,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拒絕。其實,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對周圍的人說“不”,將會更好地幫助自己順利完成本職工作。正如Arthur那樣,善於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拒絕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影響,才是真正懂得工作者所應擁有的正確態度!
或許有些人還沒有發現,他們“來者不拒”的接受心理,已經開始讓自己的工作變得壓力重重。不信的話,不妨看看下麵的幾點敘述,根據真實情況,對自己進行一次評判:
上司經常會讓你去做一些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每周至少一次。
盡管你對於工作已經很有計劃,可總是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亂。
你不想拒絕別人,因為你不願意看到別人因此而不快。
麵對客戶提出的各種要求,你總是盡自己的全力去滿足。
突然發現周圍的異性總是喜歡糾纏你,而你對此反感不已卻無能為力。
遭到上司莫名其妙的批評,你會告訴自己不要去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