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按摩是以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營、衛、氣、血等中醫理論為基礎,對疾病進行的辨證施治。通過按摩手法的技巧,力量的強弱,作用於人體的經絡、穴位而產生“熱氣”類的物質,通過人體經絡係統最表淺的皮部(也就是體表),按絡脈向經脈至內髒漸次傳遞的順序,把這些“熱氣”類有效的刺激,轉變成防病治病的積極因素,從而達到平衡陰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治療目的。皮膚內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豐富的血管和末梢神經,由於按摩手法的外在壓力作用於體表而產生的物理刺激,在作用區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直接由皮膚或間接向肌肉深層、筋腱、神經、血管、淋巴等組織滲透,通過神經和體液的調節,產生一係列病理生理變化,使機體代謝功能得到恢複或加強,從而起到防治高脂血症的發生和發展的作用。
按摩的作用有哪些(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