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它同氣功一樣,均屬於自我心身鍛煉療法範疇。實際應用表明,太極拳對增進人體健康,防治多種慢性疾病確有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高脂血症及心血管係統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因太極拳動作輕柔緩慢,且以意念引導動作,心境平靜坦然,可使全身肌肉放鬆,故有利於平穩減肥降脂。
太極拳鍛煉一般要求形正體鬆、舒展自然、勻緩圓活、連貫協調、全神貫注、用意輕運、吐納適度、輕靈活潑,應將“意”、“氣”、“形”三者合一並貫串於整個鍛煉過程中。在練太極拳時,還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要用意而不用力。打拳時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用意而不用力地以意識引導動作。也就是在做每一個動作之前,要先想該動作如何做,同時又邊做邊想下一個動作。這樣“先想後做,邊做邊想”就能將意識與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打拳中,還應全身高度放鬆,以使周身經絡氣血暢通無阻。
其次,密切配合呼吸。太極拳的流派繁多,采用的呼吸方法各異,但就呼吸的生理學基礎來看,一般都主張采用腹式呼吸,亦即利用膈肌的升降運動為主來帶動呼吸。腹式呼吸要順其自然,不要憋氣,在配合具體動作時,應遵循“降呼升吸”、“進呼退吸”、“實呼虛吸”等原則,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穩、緩、靜等7種要求。有些拳師強調呼吸時要提肛,即收縮肛門括約肌,但因提肛須結合閉氣,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總之,呼吸一定要合乎自然,並緊密地結合動作進行,以達到圓活、協調、連貫的境界。
對於初學者,專家建議最好練習我國推廣普及多年的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最好。早晚各做兩遍,每做一遍30分鍾左右,然後放鬆休息3分鍾後,再做一遍。前後兩次練習之間最多間隔不要超過三天。下麵就是楊氏太極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套路,供參考學習。
第一式:起勢
①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平看前方。
要點:頭頸正直,下頦微向後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勢由立正姿勢開始,然後左腳向左分開,成開立步)。
②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
③上體保持正直,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輕輕下按,兩肘下垂與兩膝相對;眼平看前方。要點:兩肩下沉,兩肘鬆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鬆腰,臀部不可凸出,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兩臂下落和身體下蹲的動作要協調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
①上體微向右轉,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經體前向右下劃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腳隨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
②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右腳跟後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時上體繼續向左轉,左右手隨轉體慢慢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體慢慢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翹起,微向外撇(大約45°~60°),隨後腳掌慢慢踏實,左腿慢慢前弓,身體左轉,身體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時左手翻轉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劃弧至左手下,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右腳隨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邁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部;同時上體右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慢慢向左下、右上分開,右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⑤與③解同,隻是左右相反。
⑥與④解同,隻是左右相反。
要點:上體不可前俯後仰,胸部必須寬鬆舒展。兩臂分開時要保持弧形。身體轉動時要以腰為軸。弓步動作與分手的速度要均勻一致。做弓步時,邁出的腳先是腳跟著地,然後腳掌慢慢踏實,腳尖向前,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後腿自然伸直;前後腳夾角約成45°~60°(需要時後腳腳跟可以後蹬調整)。野馬分鬃式的弓步,前後腳的腳跟要分在中軸線兩側,它們之間的橫向距離(即以動作進行的中線為縱軸,其兩側的垂直距離為橫向)應該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鶴亮翅
①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孤,手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
②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麵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後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麵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於右額前,手心向左後方,左手落於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點:完成姿勢胸部不要挺出,兩臂都要保持半圓形,左膝要微屈。身體重心後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協調一致。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
①右手從體前下落,右下向後上訪劃至右肩外,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劃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時上體先微向左再向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著地,眼看右手。
②上體左轉,左腳向前(偏左)邁出成弓步;同時右手屈回由耳側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摟過落於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
③右腳慢慢屈膝,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翹起微向外撇,隨後腳掌慢慢踏實,右腳前弓,身體左轉,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著地;同時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後向上劃弧至左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隨轉體向上、向下劃弧落於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④與②解同,隻是左右相反。
⑤與③解同,隻是左右相反。
⑥與②解同。
要點:歉收推出勢,身體不可前俯後仰,要鬆腰鬆胯。推掌時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時鬆腰、弓腿上下協調一致。摟膝拗步成弓步時,兩腳跟的橫向距離保持30厘米左右。
第五式:手揮琵琶
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後坐,身體重心轉至右腿上,上體半麵向右轉,左腳略提起稍向前移,變成左虛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膝部微屈;同時左手由左下向上挑舉,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裏側,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點:身體要平穩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鬆。左手上起時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帶弧形。右腳跟進時,腳掌先著地,再全腳踏實。身體重心後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協調一致。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①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腹前由下向後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隨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
②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後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後(偏左)退一步,腳掌先著地,然後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眼看右手。
③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後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左看,再轉向前方看右手。
④與②解同,隻是左右相反。